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产管理 >> 正文

资产智能化:资产管理借助区块链改造升级

2020-03-23  来源: 消费新时代研究资讯   浏览量:
据券商中国报道,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高达百万亿,包括: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万亿元、公募基金11.6万亿元、私募基金11.1万亿元、证券公司资管计划16.8万亿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13.9万亿元

本网讯:据券商中国报道,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高达百万亿,包括: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万亿元、公募基金11.6万亿元、私募基金11.1万亿元、证券公司资管计划16.8万亿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13.9万亿元、保险资管计划2.5万亿元。


资管乱象频出:图“资金”不“管理”


其一,监整套利问题。过去一段时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针对实质相同或一致的业务,在合格投资者人数、投资门槛、募集方式、风险资本、投资范围等方面标准不一、约束不同,导致市场参与者广泛借道监管偏松的机构或设计多层嵌套的产品实现跨部门、跨市场、跨机构套利。


其二,推高融资成本。融资难、融资贵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资产管理市场上混乱的通道业务和嵌套业务,根源也是民营企业通过正规渠道难以获得低成本资金。


其三,一批非持牌机构搞资管业务。


非持牌就意味着缺乏金融监管部门的有效约束,运作机构没有摘牌、管理层担责的行业刚性约束,就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为己趋利,而不考虑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影响。


其四,承诺高风险回报,资管机构高负载高危运作。各种资管业务的产品形象、商业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甚至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及时监管的态势。持牌机构尽管也出现资管产品资金募集和投资去向打擦边球的情况,例如万科和宝能股权争夺战期间,就有不少人士曾经质疑宝能资管计划的投融两条线的合规问题,不过持牌机构毕竟属于公众公司,也相对能够实现针对性监管,也有明文规定能够相对保障投资者利益。但是一些非持牌的互联网资管业务的各种包装和口若悬河的宣传销售,投资者利益保障难度更大。因此,我们建议,对投资者而言,凡是承诺高回报的各种投资理财项目,至多是一场“王者荣耀游戏”,本质是游戏,就不能倾家荡产、借高利贷去投入这样的项目,否则后果只能自担。


其五,挂羊头卖狗肉,蹭热度忽悠。类资管业务也要引起重视。比如一些所谓消费投资项目,运作机构将消费者的资金用于高返、超返,一旦将消费资金用于增值回报,事实上就有了投资属性,就是金融业务,非持牌就危险极大,就会面临强监管。


监管杀威棒


显而易见,资管业务就是持牌金融机构接受客户委托,帮助客户进行稳定(并非绝对高收益)收益、稳妥增值的金融服务。不过随着支付、销售、服务等资管业务流程互联网化普及,大量的非持牌机构打着资管业务的名义进行高风险运作。监管层已经若干次预警、干预和管控。


3月28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须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也就是“一委一行两会”)颁发的资管业务牌照或资管产品代销牌照。未经许可,依托互联网发行各种资管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定向委托计划”、“定向融资计划”、“理财计划”、“资管计划”、“收益权转让”)等方式公开募集资金的行为,应当明确为非法金融活动,具体可能构成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等。


通知提及的资产管理业务指证券、期货、基金等持牌金融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国外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大都愿意委托专业人士管理自己的财产,以取得稳定的收益。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交给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避免了因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不足而可能引起的不必要风险,对整个金融市场发展也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通知要求,未经许可依托互联网发行或销售资管产品的,须立即停止,存量业务最迟于2018年6月前压缩至零。


通知指出,从2018年4月至6月底为验收阶段。验收完毕后,对于已补齐资管业务牌照的机构,由各省整治办出具验收合格意见。对于未持有相关业务牌照,但存量已压缩至零的机构,机构实控人须出具不再从事互联网资管业务的承诺书,并限期办理工商及ICP备案变更等。


对于存量业务未化解至零的机构,纳入取缔类予以处置,包括注销电信经营许可、封闭网站、下架APP,吊销营业执照等。


区块链技术重塑资产管理


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将投资合规校验整合在区块链上,只有每笔交易都是在满足合同条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和加密认证的属性,可以确保交易方在快速共享必要信息的同时,保护账户信息安全。此外,区块链有助于审计方和监管方快速获取信息,提前干预和管控,继而提升整个行业风险管理水平。


以资产证券化为例


百度负责人曾公开谈到:“(引入区块链技术)解决了ABS过程中信息的穿透透明性问题,也解决了我们所谓的风险隔离的问题,区块链在使我们进行一些底层架构的变化”。以百度金融ABS区块链的应用模式为例,在构建的联盟链条中,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参与方的信息输入,在此过程中各参与方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且信息无法被篡改,从而实现对底层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监控,产品定价更精准,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最终解决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息不透明、披露不充分问题。


监管有为更具现实性,监管层掌握分布式账本的信息显而易见比穿透中心化机构的“数据黑匣子”更容易。由于从业机构有意无意的屏蔽,单一中心的数据很难拿到,只有爆仓崩盘,监管层强势介入、对簿公堂时才可能拿到完整数据。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就是房地产次级债泛滥,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监管层就可以实时动态掌握市场一手信息,而非金融机构扛不动了硬着陆带来不可承受的风险损失。


另外,智能合约也可以通过电子化、在线化、(用户)自编程,来实现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运行、合约终止、权益转让、违约处理等,这远远比人工处置效率更高,并且不带寻租,更加科学规范。


2017年3月,京东金融宣布京东金融宣布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云工厂底层资产管理系统,至今运行了一年多,恰好也是大资管遭遇强监管的一年,具体的效果尚不能清晰看到。但是金融金融负责人当时对这个项目的表示颇有值得业界思考:“我们(京东金融)与所投公司高登世德共同合作开发这项区块链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给客户提供资产证券化服务商业务,通过资产云工厂帮助其实现交易数据的生成和保真,从而顺利完成结构化融资。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区块链在资产云工厂业务全流程中的运用,包括在ABS底层资产筛选、打包、发行、交易,以及存续期管理等场景中尝试区块链技术。”


再以邮政储蓄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为例。


邮储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规模约4万亿元。在传统的托管业务流程中,涉及到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以及投资顾问在内的多个不同金融机构参与。由于单笔交易金额大,参与方多,各方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过往交易方大多用电话、传真以及邮件等方式反复进行信用校验,费时费力。


邮储银行推出的资产托管系统以区块链的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等四大机制为技术基础,选取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投资顾问、审计方等五种角色共同参与的资产托管业务场景,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多方实时共享,免去重复信用校验过程,实现托管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


邮储银行人士介绍,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可以缩短托管原有业务环节约60%-80%,信用交换更高效。


刘洋研究员部分成果


以链治链、以链扶链 推动区块链金融包容性监管治理能力现代化


刘洋|区块链赋能重塑金融未来


《财经智库》杭州金融科技报告丨刘洋: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


金融科技的内涵界定、研究综述和金融科技中小城市发展路径


作者 刘洋研究员,消费金融学派发起人,消费新时代与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研究专家,广义消费金融、消费新时代、消费区块链等理论提出者,2017十大新金融畅销书作者,畅销书新经济新金融三部曲(《区块链金融:技术变革重塑金融未来》《消费金融论》《互联网消费金融》),《实战理财:让你的财富滚起来》《股民随身宝》《2016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等10多部财经畅销书作者,20多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新闻媒体聘任的专家顾问、研究员、兼职教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近年来承担各类研究咨询智库项目200多项,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财经、中华工商时报、经济等几百家媒体转载、采访和报道其学术观点,培训、演讲500多场,学员百万人次。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营业执照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