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商业 >> 正文

魏杰:十九大、两会后中国正在大规模调整经济布局

2018-04-08  来源: 新浪财经   浏览量:
经济走势的分析,最关注两个问题:第一,风险在哪里。风险必须搞清楚,如果搞不清楚,风险要真爆发,那经济可能会出现连续十年的倒退,而且可能没有预案。

    非常高兴和各位一起做一个分享。


   今天的题目是十九大和两会之后中国经济的走势。十九大、两会都已经相继闭幕,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情况,人们都非常关注。


   经济走势的分析,最关注两个问题:第一,风险在哪里。风险必须搞清楚,如果搞不清楚,风险要真爆发,那经济可能会出现连续十年的倒退,而且可能没有预案。第二,增长点在哪里。下面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探讨,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1/ 寻找未来风险


   风险在哪里,决策层已经有非常明确的共识。我们未来的风险将主要在金融领域,所以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过去我们对未来风险判断,很长时间也认为是在增长,所以长期讲稳增长、保增长,甚至2008年提出要保8。当时之所以稳增长、保增长是一个主题,其实我们判断风险在增长。但现在对未来风险的判断,认为在金融领域,所以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2018年三大战役第一个战役就是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怎么样防范金融风险?国际教训看,金融风险爆发往往从五个方面的因素引起。中国防范金融风险,也有五大方向。


   第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快。什么是资产价格?中国统计资产价格就两个,股票价格、房子价格。理论上讲,房地产市场泡沫,既要防止股价涨太快,也要防止房价涨太快。但这次所讲的抑制泡沫是指房地产,不是指股市。


   因为我们预测未来三五年内,中国股市是一个缓慢上升的状态,也就是慢牛,不会出现所谓泡沫。这有三个原因。第一,现在证券监管部门把监控作为第一要务。内部交易、买壳、卖壳,资本大颚的行为极其关注,再加上大数据,使得监管部门任何时候发现任何一支股票在那个地方出现异常波动。第二,现在监管部门对场外配资非常关注。我们国家有两大资金池:银行、保险。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是重大的资本市场之外的资金池。现在对这两大资金池的监控,非常到位。在这种条件下,股价涨得太快的可能性基本不大。第三,IPO的快速推进。最快时一个星期上十家公司,慢一点一个星期有一两家。这样的上市速度,我们估计股价涨太多的可能性基本不大。前一段时间由于改革停止了IPO,要把审核制变成注册制。现在明确提出IPO进行过程中也是改革。只要IPO能够持续推进,股价涨太多的可能性也不大。


   这三个原因导致未来股市基本上是慢牛,缓慢上升。


   现在最关注的资产泡沫,是房地产。担心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起金融风险。之前参加过不少内部研讨会,人们讨论未来的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时,许多人都判定是房地产。现在最担心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会带来一场金融风险。


   我们关注房地产是不是形成泡沫,泡沫有的多大,最关注一个数字,住房供给的刚性需求,就是买了是用来住的。如果住房供给过多超过刚性需求,泡沫就会形成。判断房地产有没有泡沫,有多大,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住房供给刚性需求。如果平均每家五套房了,泡沫一定破了,要房子干吗。但房地产产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经常是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因为房子只要有居住的功能,就会有另外两个属性,金融属性、投资属性。这两种属性一定会产生两个需求,投资性需求,投机性需求。这种需求拉动了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性需求。一旦住房供给过多超过刚性需求,泡沫形成。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就是住房供给过多超过需求。日本房地产泡沫产生于1985年,引发了1990年的日本金融危机。日本为什么在1985年形成房地产泡沫?三个原因:第一,1985年日本彻底完成了工业化城市。人们有钱,不知道投资什么。好像现在有人老问我,不买房投资什么。这时候银行就来,你们买房,买了以后抵押给银行,根据你们抵押的数量再给你们放贷,你们还可以继续投资买房。有钱人买房子不断投资,背后不是刚性需求,是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拉动了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需。


   第二,1985年美国要剪日本的羊毛。美国这个国家,谁富了就剪谁的羊毛,好像现在要剪我们的羊毛一样。当时迫使日本政府签了一个《广场协议》,日本政府承诺未来五年内日元每年升值5%。这条规定导致大量外资涌向日本。因为在日本什么都不干都有5%回报。外资投资房地产根本不是为了刚性需求,是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拉动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需。


   第三,1985年让日本修改《建筑法》。日本原来的建筑法明确规定旧房子以维修为主,修改之后可以把旧房子炸掉,原来两层现在盖七十层。这三个原因导致日本的住房供给大规模上升。到1989年时,有一些日本精英发现要出问题了,住房供给似乎过多超过刚性需求,如果继续超过,就会引发泡沫,就建议日本政府紧缩。


   1989年3月份日本开始紧缩,首先把股市泡沫挤破,大量上市公司亏损。上市公司为了弥补亏损,大规模抛出房子。像现在的常识公司一样,紧接着外资要离开日本了,也大规规模抛出自己手里的房子。这时候不知道谁给日本出一个馊主意,实行房产税。这时候大量房产多的个人也开始抛售房子。几股力量,上市公司、外资、房子多的个人。一下让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的现象成为现实。1990年泡沫挤破了,导致90年代日本的金融危机。


   我前年在东京调研时发现北京房子卖掉一套,在东京可以买三套。因为很便宜,房子多。中国房地产泡沫如果挤破了,后果比日本要严重多了。因为我们个人财富的65%是房产。一旦挤破,所有人财富将缩水,而且所有财富都以现在的价格为基础,一旦大幅度下跌,必然导致信用关系断裂,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所以我们提出要抑制房地产泡沫。抑制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不能继续吹大,继续吹大未来将很麻烦。另外一层,现在也不能挤破,因为现在挤破现在就很麻烦。既不能现在挤破也不能继续吹大,就抑制资产泡沫。


   提出中晚期对策和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有两个政策,一个是严格控制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这两股需求拉动住房供给,一定会让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就是现在的限购限贷。现在这股冲动很强烈,一旦放开一定会让住房供给远远超过刚性需求。跟大家在底下调研,冲动很强,一线城市每家可以买两套,现在是在大家都想买第三套的时候。因为他觉得好像只有房子才可以抵制通胀。所以人们都有冲动,想进入第三套、地四套,进入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如果不限制,最终这股需求拉动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性需求,所以会持续限购限贷。


   第二个政策着力点,约束开发商。开发商不能继续盖下去,这样无限制的继续盖总有一天盖出一个大泡沫出来。李嘉诚先生讲在中国大陆如果不约束盖房子,继续让盖,那十年后中国最不值钱的就是房子。因为供给远远超过刚性需求,所以要约束开发商。两条办法,拿别人的钱盖你只有收益没有风险,拿你的钱盖你会衡量一下这是不是超过刚需了,还要不要盖。


   2018年将持续严格控制开发商。另外一个办法,控制新房价。我国现有房地产制度,新房价格是政府控制。用这个办法约束开发者。比如让地价高于房价,让面粉价高于面包,你还盖不盖。已经出现这个情况了,我上次去调研,一家企业拿地时算过帐,一平米卖6万都不赚,卖7万才赚,最后政府说只准卖4万。这就是现在很多地王没有入市,因为入市就赔。这个约束很强,估计会继续用这个办法来控制。对开发商的约束行为,一个是资金,一个是新房价。这是两大政策着力点,控制投机性需求、投资性需求,一个是约束开发商。让住房供给与刚性关系保持在正常上,不能继续增长了。但压力很大。


   我最近调研时经常听到三种声音。一种声音是老百姓老问我,我不买房子拿钱干啥。第二种声音是地方政府,说不搞地产,不卖地,财政怎么办。第三种声音,开发商说我只会盖房子,别的事也不会干,不盖房子干嘛。都是要求盖房子,都是极度利益,总有一天为这种利益冲突会搞出大泡沫,住房供给远远超过刚性需求,站在国家层面要站在更高层面看,那就是一定要协调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这种泡沫不能持续再进行,要维系才行。


   这是一个中短期对策,另外一个叫长效机制。比如说共有产权、租售同权、调整一线城市空间布局、房产税等等,都属于长效机制。现在要推出长效机制。比如调整一线城市空间布局,北京率先开始,就是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实际上是调整北京的重大举措。北京如果无限制的聚集资源,最后大城市病将越来越严重,交通、拥堵、雾霾、民生短缺,一系列大城市病暴露出来。2010年时曾经讨论过要不要迁都,但迁都这块不能随便聊,这是国运的事情,不能随便迁都。去年3月份决定不迁都了,迁非首都功能,就是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什么叫非首都功能?你先搞清楚什么叫首都功能。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政治中心;第二,国际交往中心;第三,文化中心;第四,科学创新中心。这四条叫首都功能。除此之外都叫非首都功能。


   第一,经济中心不是首都功能。经济中心不是首都功能,这么多企业办在北京干什么。流通类企业、制造业企业、总部类,都将迁往雄安新区。第二,教育中心不是首都功能。大学也得迁,尤其职业教育为特征的大学。我估计清华、北大不会迁,但是扩大规模不行,要扩大规模可以,在外地办分校。深圳市委书记说欢迎清华、北大大深圳办学校。这可以扩大规模,北京不可以。像美国加州大学分校比总部还办得好。第三,金融中心不是首都功能。这么多金融中心搬到北京一样要迁。第四,医疗中心不是首都功能。现在北京医院看病的病人里80%都是外地人。分解医疗资源,所以北京的好医院在北京都不能扩大规模,要扩大可以,在外地办分院,等等之类的功能都将转向雄安新区甚至全国各地。


   最近我看有些超出我的想象,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要迁离北京。那就是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厉。这么多功能前往雄安新区,这么多功能走了,人就走了,人走了就不人口总量控制住了。实际上雄安新区一箭双雕。一方面分解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一方面建出一个新首都出来。一箭双雕,北京已经开始。北京开始了,上海、广州、深圳怎么办?一线城市怎么办?恐怕要研究一下调整空间布局的问题。


   上海未来真要走向自由港的话,一些功能恐怕也得想办法要剥离下来。谁来承载上海的一线功能?未来的长三角一定会重新讨论空间布局。这样才符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一定要综合考虑长三角的空间布局。


   广州、深圳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中央也同意了,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它叫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现在的粤港澳湾区。大湾区,是向粤东发展还是向粤西发展,都会遇到它的问题。这次调整空间布局从一线城市开始。对一线城市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再比如房地产税,今年两会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是房地产税。讨论的热点不是要不要上,是讨论怎么上的问题。告诉大家房地产税要推出了,今年可能起草房地产税完成,明年上两会进入立法程序。一般这种法律最少三上三下,最快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出台。但只要要上,政策效果就出来了。政策所产生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人们知道不能太多的持有房子,因为要交税了。这些房子是持有税,谁持有谁交税,而且年年按当年持有价交。这就告诉大家房子持有太多,成本很高。国际惯例按1%交,那4000万一套房子一年房产税得40万。你还持有那么多吗?肯定不,有人就往外抛。所以有人问我,房地产税一旦实行,房价跌还是涨。主要看这个城市,有人抛有人跌不会跌,有人抛没人接,那就一定会跌。


   长效机制,看看北京。今年二手房价格跌得很厉害。我亲自到中介机构看了,上千万的流动就很慢,两三千万的挂得不多,就是有价无市。上次看交易,有卖房的在讨论。有一个人挂了一套房子4000万。另外一个人来跟他聊,他说我给你减500万,3500万。买的人说我不是缺500万,我缺3500万。我一听就笑了。人们都会考虑未来交税,税是多少。我们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最终会是泡沫,会抑制。


   长效机制将不断推出,要防止泡沫不断扩大,总有一天会把我们导向一场金融风波。所以叫抑制资产泡沫,主要对房地产。现在讲中短期对策和长效机制相结合。


   我的判断是要住一定要买,如果投资,建议大家谨慎再谨慎,千万不要用十年前的观念看现在,也不要用二十年前的观念看现在,因为中国的住房供给关系变了。过去房子极度短缺,因此那时候买房必然赚,现在住房供给明显不断超过刚性需求,有的城市已经远远超过。在这种条件下已经丧失了投资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一旦刚需没有了,就没有投资性了。


   这就是我们防范金融风险要做的第一件事,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稳住外汇。


   许多国家金融风险的爆发就是外汇引起的。1998年亚洲金融风险就是外汇引起的。我们国家外汇从2015年开始波动,两个压力很大。第一,人民币贬值压力;第二,外汇储备量减少压力大。


   国务院后来提出要稳住外汇,稳住的目标两个:第一,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第二,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人民币如下持续贬值,外汇储备量持续减少,一定会引发经营风险。到现在为止推出三个对策稳住外汇。


   第一,外汇改革中已经放开的项目,不往回收了。改革不能倒退,不能恢复到资本管制时代。凡是外汇改革中已经推出来的,将继续坚持。比如说一个身份证一年可以买1万美金,推出就继续坚持不变。另外是孩子出国留学,生活学费需要外汇可以的。凡是改革中已经承诺的,继续坚持,但没有放开的暂时停止。对个人来讲有三大海外投资现在基本停止。第二,海外投资。第一海外买房子。现在基本叫停。这条从来没有放过,过去是灰色地带,有人在海外买房子,我一直提醒他买了就买了,别再多买,海外不动产投资基本停止。第二,海外证券投资。在美国市场买股票,曾经讨论过要不要放,现在也暂时停止。第三,海外投资类保险投资,也停止。我们放开了消费类保险。过去的灰色地带,在香港刷银行卡,既能刷投资类也能刷消费类,现在投资类叫停了。这三大个人海外投资基本叫停,因为要稳住外汇,不仅叫停还越来越严格。去年8月21号起,在海外刷银行卡,单笔消费超过1000块钱,连续超23天以上,就要立案调查了。你是正常消费还是偷逃资金转移外汇。发卡银行要向有关单位汇报了,到底是正常消费还是偷逃转移外汇。今年又宣布海外银行卡提现一年最多不超过10万美元。改革中的项目继续放,但没有放开的暂时停止。


   第二条,海外并购,凡是技术类的并购,继续支持。向海外收购芯片制造企业、半导体企业等等。但非技术类严格审查了。在海外搞房地产,买酒店,买酒庄,买足球俱乐部等等要严格审查。非技术类投资叫非理性投资,不支持非理性投资。这就是海外并购做了严格界定的,技术类并购支持,非技术类现在不能支持了。


   第三条,“一带一路”投资,坚持使用人民币投资,不再动用外汇储备。因为“一带一路”投资我们是主导的,我们有权利选择什么货币,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个国际化既能稳住外汇,又能实现我们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在国际上有金融话语权。


   我们已经提出进入强起来的时代。一个强国在国际上必须要有金融话语权。没有金融话语权就不是强国。美国二战以前,没有金融话语,当时掌握在英国人手里。二战后美国才逐渐获得了金融话语权,获得金融话语权的重要原因就是石油和美元挂钩。任何石油交易,只能用美元交易。这个红色,是谁都不能阻止美国的红线。谁阻止就收拾谁。萨达姆一句话引来杀身之祸。当时的副总统提着一袋东西在联合国转一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我估计这袋东西搞不好是洗衣粉。打完之后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中国现在恰恰要阻止这条红线。前天我们在上海成立石油期货交易所,告诉世界石油完全可以用人民币交易,不一定用美元交易。俄罗斯和中国先提出石油买卖不再用美元,人民币和卢布直接可以兑换,把美元挤出去。


   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的成立,是重大的事件。美国美元霸主地方受到冲击了,美国什么打贸易战,早就意料到了。而且我们宣布产油国只要拿人民币可以随时在上海黄金市场买黄金,想美元霸主提出挑战。实际上我们推出“一带一路”国际化,逐渐在国际上话语权。坚持“一带一路”投资用人民币投资。


   这就是稳住外汇的三条办法,现在外汇基本上稳住了。第一,人民币没有出现持续贬值。2016年年底我来调研时,好多人问我要不要买美元。当时到一比六点九,估计到一比七点七五甚至一比七点二现在是六点二几。我们希望保持在一比六点五左右。人民币升值太快不利于中国。第二,外汇储备量没有保持持续减少。我判断外汇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在大幅度减少。但现在不能宣布不会,因为2018年有两件事,第一,美元三次要加息;第二,特朗普减税。这两件事情可能会影响到外汇,但影响不会太大。因为有些事美国也是两难的选择。美国一方面需要一个强势美元连续加息,但贸易利差又很大。另外现在想把美元资产收回美国,但我估计好多回不去。苹果怎么回去,苹果如果在美国生产出口到中国关税就很高。我估计对外汇这两件事会有影响,但可能不是太大。我估计2018年外汇仍然会坚持2017年的导向。政治上不会有松动,因为还是担心外汇波动会引爆金融危机。虽然现在外汇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因为今年这两件事,还是要稳定,持续2017年的导向。


   防范金融风险第三个对策,稳住债务。许多国家金融风险的产生,就是债务引起的。2008年底美国金融危机,是次贷危机引起的。我们防范金融风险,也要稳住债务。


   债务分三种:第一种,个人债务。我们原来以为个人债务不高,因为中国的国民性格,一般不会借钱消费,存钱的欲望很高。这和美国人不一样,美国人死的那一天,把自己赚的钱花得干干净净叫完美人生。我们是给孩子留得越多叫完美人生。


   十九大开会期间,央行周小川同志有一个发言,反复强调要注意个人负债率上涨太快的问题。这个说法引起我的注意,我查了一下,个人负债率上升确实太快。2015年个人负债率是GDP总量的30%,到2016年底上升到45%。一年上升15个百分点,确实太快。现在估计个人负债率在50%以上。上升太快的重要原因是房贷上升太快。


   2018年的政策是抑制个人负债率过分上涨,主要要约束房贷的上升。我估计2018年个人房贷将继续严格控制。2018年稳住债务的第一句话就是抑制个人负债率过分上涨。个人负债率上涨最快的是房贷,所以一定会严格控制房贷。2018年底控制房贷的政策会比2017年更加严厉。


   第二种债务,企业债务。企业债务明显偏高,已经是GDP总量的167%,远远超过红色警戒线。但民营企业负债不高,主要是国有企业负债高。中央提出企业去杠杆的重中之重是国有企业,对企业债务的问题重点是解决国有负债太高的问题,民营企业负债率不高。


   这三件事可以反映决策层要下大力气降低国有负债。第一件事情是联通混改,联通非国有资本已经超过国有资本,国家丧失了绝对控股权。但国家宁可丧失绝对控股权也要把负债降下来。第二件事东北特钢,东北特钢破产重组,第一是宣布我们不再搞刚性兑付,中国未来不会有保本的理财项目。第一是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个信号就告诉你,你跟国有企业借钱也要注意了,也可能还不回来。这个情况谁还敢跟他借钱。第三件事情是准备拿一部分优质资产搞债转股券,宁可把优质资产放出去也要把股债降下来。这说明决策层去杠杆的决策。作为企业负债的重点是把国有企业杠杆降下来。2018年国有企业降杠杆将是重要,三年时间必须完成,2018、2019、2020年要确定完成。


   第三种债务,政府债务。政府债务中央负债率不高,因为中央政府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赤字数量不超过当年GDP重量的3%。今年两会预算出来,赤字是经济总量的2.6%,没有超过3。现在主要是地方政府负债率太高。地方政府负债里,帐面看好像也不高,但实际很高。政府的潜在债务太大。什么叫潜在债务?表面上看不是政府债务,实际上是政府债务,潜在债务太大。


   过去在座的知道地方的负债一般是搞一个融资平台,这个融资表现为企业债务,实际是政府债务。2015年以后这个事情做不成了,从2016年开始地方政府通过两种路径增加了债务。第一,把20年前要做的事拿到现在来做,这堆项目都是企业负债政府来买单,好像是企业债务,实际上是政府项目。这批项目基本都是公共产品,要政府回购的。这几年这类项目增加的量到4万多亿。另外一点,搞产业引导基金。我们这几年搞产业调整,政府要扶持一批企业。这个可以搞,但必须拿政府财政的钱。有的政府没有钱,借银行债搞,给企业担保。等于把这个搞成政府潜在债务。PPP项目,所谓产业引导基金应该在6万亿以上。太大了。再不解决,总有一天会搞出一个金融风险。


   现在提出,一定要依据地方潜在债务。之前有关部门讲得很清楚,最担心是地方潜在债务。如果不抑制,未来很麻烦。今年下定决心要控制地方潜在债务恶性上涨,提了一个原则叫终身追究责任。去年年底叫停了包头地铁、呼和浩特的机场,叫停了一大批基础设施,为什么?寅吃卯粮。发改委按照新标准,已经批准有13个城市不能修地铁,因为你不符合修地铁条件,寅吃卯粮最后是麻烦的。今年主要是查PPP项目,防止地方潜在债务。


   稳住债务今年是三句话,截止个人负债率过分上升,企业债务明显偏高,地方财政过分上涨,要全面稳住债务。


   第四件事,治理金融乱象。金融乱象如果不清理,也会引爆金融风险。2018年要治理金融乱象。


   把金融乱象分两类,一类是改革所引起的。过去搞了不少金融改革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配套措施没有跟上,结果引发了金融乱象。过去改革中有一件事情推动得快,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放开各类投资公司、各类基金、各类保险公司等等。这种改革是对的,因为一个国家如果主要是银行融资,整个社会杠杆率很高。要把债务杠杆降下来,就必须要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总体社会杠杆就会降下来。所以我们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


   这个改革是对的,但措施没有跟上,出现了乱象。第一,放开了各类投资公司,结果没有准入条件。谁都能办投资公司,租个门面房装修一把,钱骗来就跑了。大量投资公司是这样的。我们全面放开投资公司是2013、2014年。


   2015年后半年我曾经做过一件事,调研一下投资公司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跑了70多家投资公司,既包括线上也包括线下。跑完之后我第一个感觉,感觉到害怕。我发现他们的商业模式基本都不能维系。商业模式不能维系,一旦断了,就爆发问题了。为什么他们商业模式不能维系?我发现他们给所有投资人的承诺,回报率都是百分之二三十以上。你给投资人百分之二三十,你能搞到百分之四五十才行。现在干什么有这么高的回报率,怎么可能。


   我和一个投资公司的董事长聊天,我说你骗人的证据我没有,但你商业模式不能为继的证据有。我说现在能到百分之十的一个是骗子一个是贩毒的。这种商业模式都不能维系,一旦出事就出麻烦了。赶快写报告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了。结果就爆发了。这么多投资公司出事。而且有些线下的,我去调研觉得很可怜那些穷人们,一辈子赚的钱一夜之间打了水飘。我调研时没想到我一个学生在一个投资公司当副总。我借上厕所的时间告诉他赶快走,这个地方不能待。他说我走不了了,已经签字了。这件案子判他11年,董事长无期。这种案子现在快批快判。


   基金,拿自己的钱干叫基金。而我们不是拿自己的钱,拿银行外围资金。这出问题了,不能把别人的债券变成你的股权,这违规了。现在有些有意思的事情,不知道他干什么的,钱从哪儿来不知道,但忽悠了好多上市公司。从银行贷了20亿,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把控股公司股票都质押了。好多基金就是空手套白狼,这个事情绝不能维系,2018年将全面清理。包括放开各类保险公司,像安邦,政府只好托管,再不托管就要出大事。有钱人都清楚,办保险公司比办银行好,所以好多有钱人愿意办保险公司不愿意办银行。保险公司不能破产,出了问题政府必须力保。像安邦,一出事政府马上托管,托管一年以后再放入市场。但保险公司必须要资本金才行,但许多虚假注资。在国内银行借很多钱,在国外买一个很贵的酒店拿回来装到保险公司里,成为资本金。这种很麻烦。我估计下一步要严格清理这些问题,这属于金融乱象。一旦不清,会引爆下一个金融风险。


   第二种乱象,新技术引起的金融乱象。新技术进入金融领域,产生了许多现象。像比特币、ICO等等。这些现象到底是方向还是乱象,一下搞不清楚,就看一下。结果一看就变成乱象了,出问题了。大前年中关村一下冒出来100多家ICO公司,ICO都是募集资金,IPO募集到的是股票,ICO募集到的是数字货币。我调研时发现有的公司还告诉你拿钱干什么,有的连拿钱干什么都不会告诉你,竟然有人敢把钱给他,我很吃惊。


   有一个小伙子告诉魏老师,不就两万块钱,亏了就亏了,赚了就赚大了。2015年时,英国一家大学在清华大学开了一次论坛,叫区块链技术进入金融今后的发展。我去到现场一看都是比特币的ICO公司董事长。我一看你拉我站台来了,这个台我一定不站的。


   今天一定讲讲,区块链技术进入金融以后,是不是改变了金融的本质。如果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与收益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得出一个结论,用别人的钱都必须监管。ICO没有被监管,所以是违法的。第二年8月份全关了。关了英国的教授打电话说你有先见之明,我说我没有,你得搞清楚那些是方向那些是乱象。


   上次一个朋友和他的朋友请我吃饭。一去发现是几个比特币的大炒家,甚至有一家是国际性的。我感觉这个饭是不能吃的。我说比特币,有一个问题,全世界是不是打破这个原则,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发货币,而你们是个人发货币。如果区块链技术让主权国家发货币这个原则推翻了,比特币就正常了,谁都可以发货币。这个原则如果没有被推翻,你在中国就是违法。所以中国宣布比特币不能和人民币兑换。因为我们还坚持只有股权国家才能印货币,不承认个人可以印货币,那你就是不行的。讲完之后我就走了。


   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不是一回事,区块链技术是一个物理学概念,这个技术的核心是去中心,没有中心怎么有序运转。去中心是它的特点。但好多人并不太了解这个技术,说句老实话,我都不太清楚。清华大学有一位物理教授研究得非常好,我专门请教他,他给我讲了两个小时,我也是稀里糊涂的。我说你没有讲清楚还是我没有听清楚。他把你带如一个虚幻世界,是没有中心的。我们在现实世界里都有中心。所以许多人把区块链和比特币混为一谈,不是一回事。区块链进入人类社会,哪一个领域可以使用它实现社会管理,还得探讨。现在炒得很热,就炒出乱象了。2018年治理乱象里有一部分是对新技术进入金融之后要做一个交代。中国正式宣布我们不承认任何虚拟货币。那就是在中国没有合法。今年这方面的乱象要做一些解释,要把它搞清楚,什么是乱象,什么不是乱象。


   金融风险第五条对策,控制好两个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首先是控制好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控制的目标提出,将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基本属性。过去长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量太大了。2002年我们货币供应量只有16万亿,去年年底到167万。因为我们长期持有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将转向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是宽松,一旦转向稳健,就出现钱荒,资金紧张。去年导致不小利益群体要求松动货币政策。


   十九大报告两会再次强调坚定不移的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我看有人写预判,不能再抱有幻想了,只好自己拯救自己,大量抛售资产。这种高负债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一旦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政策,就运转不了。不少集团开始抛售资产,因为知道已经不可能回到宽松货币政策。如果继续宽松下去,总有一天会引爆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一旦爆发,经济增长最少倒退五年到十年。所以慢一点不要紧,只要不爆发风险就可以。


   现在和过去不同,现在一爆发风险,不可收拾。所以宁可慢一点,也不能爆发风险,所以绝不会松动货币政策。我估计2018年还会出现钱荒,资金紧张。央行当流动性太紧张时,可能调整一下,满足一下发展的需要,但绝不会恢复到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大家绝不能抱过去的幻想搞高负债高增长的模式,这个在中国已经过去了。因为我们把防风险提到了首要位置。这是货币政策,要有清醒的认识,叫稳健中性。


   另外一个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什么叫宏观审慎政策?和西方一个经济学家有关系。西方有一位很活跃的但非主流的经济学家,叫明斯基,叫活跃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因为他反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他受马克思影响比较大。他1985年写过一本书,叫《稳住不稳定的经济》。这本书对宏观审慎的基本理论已经提出,但没有太大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他后来成功预计到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这本书一下就火起来了。我看到那本书还是我一个学生在美国复印了主要章节寄给我才看到。


   宏观审慎政策要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叫顺周期理论。经济发展是顺周期时,人们一般没有风险意识,盲目扩张、加杠杆、负债。导致整个社会杠杆率太高。所以政策强调顺周期必须去杠杆。因为顺周期人们盲目容易加杠杆,会导致下一轮金融风险。


   我们为什么对这个要点有共识?因为中国顺周期40年,1978-2018。高速增长40年,改革开放刚好40年,顺周期的40年。在顺周期过程中,大家没有风险意识,盲目扩张、盲目加杠杆,整个杠杆太高。如果不去杠杆,会引爆下一波金融风险。


   未来几年内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去杠杆,整个社会的杠杆率必须降下来,因为杠杆率太高了。整个社会杠杆太高,就会引爆下一轮金融风险。我们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杠杆,包括企业杠杆、个人杠杆也包括政府杠杆。宏观审慎政策一个要点,顺周期必须要去杠杆。


   宏观审慎政策第二个要点,防止市场之间得传染病。这个市场生病了,会传到别的市场,一旦市场之间得了传染病,就会引爆金融风险。一个市场生病了,会传染别的市场。这种传染病一旦形成,就会引爆金融风险。


   宏观审慎强调在市场之间要打隔断,你得病了不能传染给别人。比如说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房价大跌,传染给银行、实体经济、个人,金融风险就爆发了。要给房地产市场打隔断,你出问题了不能传染给别人。


   隔断是一个重要办法,今年对房子抵押和土地抵押要做新规定。不做新规定,某年房价暴跌会传染给银行,给别人,金融风险就爆发了。比如说银行一般原则上不接受房子抵押,接受的话价格怎么定。现在按现有价格80%给你放贷,未来可能按20%给你放贷,按放假暴跌给你放贷。一旦暴跌,你不会传染给我。而且有些土地丧失抵押资格,有人把政府地抵押给银行,支持所有的政府土地转让金。这种土地未来不能抵押,只有拿自己的资金真金白银买的地能抵押,借别人的钱买的都不能抵押。一旦抵押,房地产出问题就传染给别人了。


   今年对房地产抵押要做新规定,要隔断,不能得传染病。再比如说资本市场,股价暴跌一下影响别人,要隔断。隔断的重要办法,股票质押要做新规定。如果不做新规定按照现在质押,有人躺着中枪。现在规定大股东把股票往外抵押,不能超过抵押率的50%。有人把自己的股票全部质押,引爆金融风险。股票质押今年有新规定,不能像过去一样,最后出了这么大事。这是防止市场之间得传染病,要在市场之间打隔断。这是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观点。


   宏观审慎政策,第一,顺周期时必须去杠杆;第二,防止市场之间得传染病。在市场之间要打隔断,不能你生病传染给别人。2018年这些工作陆续会展开,对宏观审慎政策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要进行操作的东西。


   这就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五个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总体来讲,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对策就是这五条,这五条对策陆续全面出台的话,恰恰标志着中国可能不会出现金融风险,所以我是看好中国经济的。一旦把防风险的问题看得很重,全面防范的话,恰恰中国不会爆发金融风险。


   西方学者讲2018、2019年中国一定会爆发金融风险。40年这么快的发展,轮都该轮到一次了,像感冒一样,得内部平衡一下。恰恰相反,我估计不可能。因为这五大对策全面防风险,中国在未来将不会引爆金融风险。这就是防范金融风险现在全面的对策。在强调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再强调另外两件事,一个是不要因为防范金融风险停止金融改革,金融改革还要继续推进。


   五大改革还要继续推动:第一,银行改革,利率市场化,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放开民营银行等等。第二,继续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各类基金等等。不要以后有问题而不改革。第三,外汇改革。要推动外汇两个自由化,汇价自由、外汇买卖自由。第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要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把上市从审核制转向政策制等等。第五,全面金融开放。国外资本在金融机构的控股比例可以放到51%等等。这一类金融改革还会继续,不能因为防范金融风险而停止金融改革。


   第二个要点,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有可能某些措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因为任何政策都是双刃剑。要随时纠正风险,不能因为防范风险带来另外新的风险,一旦出现消极流动性,要随时解决,维持经济的稳定。一旦出现资金过于紧张,央行应该整改流动性,保证经济运行的需要。不能因为防范金融风险很绝对,要注意防范风险对策带来的某些消极的东西要随时消除,不能影响整个。这是目前防范金融风险全面的做法。


   防范金融风险五大对策同时强调另外两条,既要防范风险,还要继续推动金融改革,还要防范某些措施可能有双刃剑的作用,要随时清理。但总体来讲,未来的发展风险在哪里,在金融风险。所以防范金融风险。怎么防范,提出这五个对策。这是我们讨论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第一个问题,风险在哪里,大致明确。



2/ 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点


   讨论未来经济时,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增长点在哪里。中国经济还要增长,还要发展,新增长点在哪里,要研究清楚。如果不清楚,就没法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从现在来看,增长点有这几个。


   第一,全方位开放。过去的开放经常讲两句话:扩大出口、吸引外资。这种开放实际上是搭别人的便车,扩大出口是利用国际市场,吸引外资利用国际资本。当时我们刚刚改革开放,选择这个战略是对的。因为当时没有国内市场,所以要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过去我们穷,缺乏资本,所以要吸引外资。


   这种开放的实质,是搭别人的便车,搭了差不多几十年了。我们搭别人的便车,我们很便利,但人家一定会反感。所以中国现在必须走向全方位开放,既搭别人的便车,也让别人搭我们的便车。这种全方位开放必然会推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现在虽然美国跟我们打贸易战,但我们有信心奉陪到底,而且要借机会推进我们的战略,继续推进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讲到全球化,在座诸位可能知道,现在学术界把全球化分三次,第一次是1750年-1950年。这次全球化的主导,是欧洲列强,像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全球化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以殖民推动。亚洲国家基本都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但我最近查历史资料发现亚洲有一个国家没有被欧洲殖民过,就是日本。日本为什么没有被欧洲列强殖民?德国一个历史学家做过一个解释。欧洲列强到了日本以后,发现这个国家什么资源都没有,只有地震,就吓跑了,所以没有被殖民。亚洲国家都被殖民,因为当时全球化特征是殖民,以殖民方式推动全球化。这种殖民的背后就是暴力和战争。英国最近公布了一组火烧圆明园之前的圆明园照片。公布之后世界震惊,因为当时世界最美的地方就是中国圆明园,结果一把火成为废墟。这种殖民背后就是暴力,引发两次世界大战,一战和二战。二战的结束就标志以殖民为特征的全球化结束了。


   美国是二战的主要战胜国,所以美国启动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全球化,从1950年到现在。这次全球化的特征是以国际贸易的方式推动。世贸组织、世界银行都产生于这个时期。1978年我们才改革开放,第二次以国际贸易为特征的全球化我们进来的。因为后半程进来,所以有很强的后法优势,中国成了主要的利益享受国。1997年,20年前我们GDP总量只有7万多亿人民币,去年到82万亿。1997年外汇储备量只有1300亿,现在到3万多亿。1997年人均月收入几百块钱现在到几千块钱。1997年基础设施很落后,高速公路都没有几条,现在基础设施引领世界。中国是最主要的利益享受国。但作为发起人的美国,成为利益受损国。基础设施陈旧没有钱收,工人工资二十年没有加多少。美国率先引起了反全球化的浪潮。特朗普的上台是反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所以他一上台就要对全球化开战,对中国动手,跟我们打贸易战。这种美国的反全球化思潮已经很长时间。


   差不多五六年前我去美国拜访过一个经济学家,他告诉我说这次全球化就是你们中国加进来以后把事搞砸了。他说这次全球化的特征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基本原则就是比较优势原则。每一个国家把自己搞得最好的拿来交易。但中国加入进来以后什么都要搞,没法讲比较优势,是全产业链。你们一开始搞服装,鞋帽、袜子,然后又搞家电,家电搞完又搞汽车,汽车搞完又搞高铁,高铁搞完又搞IT,IT搞完又搞飞机。你们是全产业链不是比较优势原则。


   西方心里对中国有点害怕的原因就是害怕我们是全产业链。别的国家有某一个方面可以,我们都可以了。而且14亿人口支撑全产业链。我就体会到反全球化的思潮。结果旁边还坐了一个美国教授,这个人把话讲得更直白。他说现在全世界就像一个大赌场,美国是庄家,发的就是美国,中国在中间打工,提茶倒水,赚了不少钱。但你们有一个特点,赚了钱就往口袋装,死活不赌。现在你们把钱赚够准备要走了自己开赌场了。


   意思是你是搭便车,没有责任。我估计人类社会可能进入第三次全球化,就是全球配置资源。全球配置资源可以解决第二次全球化的一些缺陷。国际贸易要做到贸易平衡才行,都做到平衡不可能。有的国家对这个国家赤字,对那个国家盈余。


   中国要引领第三次全球化,全球配置资源。我们叫人类命运共同体。技术、资本、劳动在全球的配置。在这种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开放,当然要走向全方位开放,那就是既要强调搭别人的便车,也强调别人搭我们的便车。和这种开放对应的就是第三次全球化,全球配置资源。中国这次和美国打贸易战,一方面讲奉陪到底,一方面要推动走向第三次全球化,全球配置资源。中国相应的也要走向全方位开放,让别人也搭我们的便车。


   别人搭我们的资源,有两方面资源。第一,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人富有起来了,近14亿人口。去年出国1亿多人数。世界都震惊了。我们准备开放国内市场,让他们搭我们便车。


   开放两个市场,一个是物质产品市场。开放物质产品市场一个典型的做法是今年在上海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进口贸易博览会。广州是出口贸易博览会。而且相应的要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将资源类、技术类、民生类的关税大幅度降低。因为我们要一开放中国的市场。建议大家最近不要买奢侈品,一旦放开国内都很便宜。过去是不开放,所以关税价格很高,一旦放开,价格就很便宜了。这种便宜价格,进口会带动中国的消费,消费会推动增长。奢侈品一旦进入中国,中国人学习能力很强,很快造出中国式路虎来,又提升中国的供给水平了。开放市场,可以从消费和供给上推动中国增长,会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第二,巨大的过剩资本。开放服务业市场,像金融、教育、医疗等等,全方位开放。国外金融资本在我们国家金融机构的控股比例可以上到51。搞得很好未来就不设置上限了。另外一个是可以加大对外投资,像“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给中国资本找了新的出口和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就是要加大对外投资,让别人搭我们过剩资本的便车。


   我上次调研“一带一路”时碰到一个企业的老总,70后的年轻人。告诉我说他想在中国建电场工程。这几年中国的电场已经饱和,不仅不建而且有的要砸掉,因为我们搞特高压,没有市场。就琢磨能不能在“一带一路”上寻找新的工程。之后就去伊斯坦布尔,中国人既勤劳又智慧,电场建得很好,结果这个地方的物流等配套都做起来了,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大中小资本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好像别人搭你的便车,实际上为中国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全方位开放,既强调搭别人的便车,也强调别人搭我们的便车。别人能搭我们便车的,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巨大的过剩资本。中国要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放和中国走出去,推动第三次全球化。


   如果全球配置资源,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台。因为发达国家搞创意经济,据说创意经济只有在中国才能落地。同时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输出基础设施、技术,使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变成经济资源。中国实际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运作平台。我们不仅要打这次贸易战,而且要引领第三次全球化,全球配置资源。在这个过程中给我们创造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实际上我们现在一个很大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全球所谓的全方位开放,第三次全球化。


   我们对美国打贸易战,一再讲奉陪到底,这个包含一层意思,中国将引领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配置资源,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比如到那个阶段了,在这种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所不能离开的运作平台。中华民族现在越来越接近世界历史的中央,一定会走到这一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发展。我们打贸易战的目的是要引领世界的第三次全球化,推动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真正的全方位开放,带动中国的发展。这是我们这次增长点的第一个,全方位开放,推动人类社会第三次全球化的形成,来获得更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机遇。


   第二个新增长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寻找新的支持增长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要让未来对我们增长贡献更大的产业,在中国进一步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单纯理解为“三去一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不简单是这个。更重要的是要推动结构性调整,要产生更多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经济产业起来。


   估计在未来七年左右的时间,可能有三个产业要成为拉动中国增长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


   第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未来二十年左右时间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8个要点:


   一、新能源。新能源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要点。人类社会未来一定会爆发一场革命叫能源革命。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革命,叫新能源革命。什么叫新能源。传统能源是化学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新能源是非化石燃料,有六大形态,水能、生物能、地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新能源最近几年技术突破非常大,五六年前我调研时发现他们的技术路线思路还很模糊。但这一两年一看,已经变化很大了。当然,现在地能发电的技术,除了青海和西藏之外,似乎还技术路径不太清晰。但有一个技术路径很清晰,地能代替空调。北京好多主体楼体空调都是来自于地能。最近建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地下的情况都搞清楚,搞完之后宣布雄安新区里所有的空调都将来自于地能,因为这个技术突破了。


   2015年总书记出访英国时签了一个重要协议,这个项目正式开工了。英国这方面非常谨慎,条件极其苛刻,中国能达标,说明我们确实技术达到了。全世界三个国家核电技术在突破,中国、法国、美国。我估计新能源时代不是遥远未来,可能是很快的事情。去年七月份我参加法兰克福的汽车展,主题叫大象转身。德国是生产传统能源汽车的主要大国家,像大象一样,现在大象要转身生产新能源汽车。我看宝马、奔驰骑的样车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车而不是传统汽车。新能源将是一个重要的要点。


   二、新材料。许多产业提升靠材料变革的提升,而且最重要的是新材料。总书记出访英国专门去了曼切斯特大学,看了石墨烯实验室。现在用石墨烯生产的汽车燃料电池续航能力可以达到660公里。如果要走出实验室,电动车已经不是遥远的未来。


   最近在广东调研,他们谈到一件事,华南一个新材料科技园,有400多家民营企业入驻。说现在最大的污染源是塑料袋,用完以后满天飞,包括周围的薄膜,也很麻烦。所以他们告诉我他们准备换思路,要用可溶性材料生产薄膜和塑料袋,用完之后埋在地下24小时就变成碳水化合物了。他们已经搞出来了,但现在这个可溶性材料成本比较高一点,在想办法降成本。一旦把成本降下来,所有塑料袋都是用可溶性材料,哪有什么污染。新材料领域未来要长出好多黑科技,而且可能都是中小企业弄出来的。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巨大发展前景。


   三、生命生物工程。生命生物工程涉及到卫生、医疗、健康等等,范围极其广泛。最近我去一个实验室,他们告诉我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将不再是器官移植,而是器官再造。他们估计2030年人体寿命可以到90,因为可以搞器官再造了。告诉我说人造肝脏已经生产出来了,只是没有用于临床,用来搞药物实验,这个在未来有巨大潜能。


   四、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将成为发展的重要要点,这个要点国家投资量,软硬件都很大。硬件上,一些关键零部件还搞不出来,像芯片就生产不出来。现在我们国家每年进口芯片钱和石油的钱一样。一旦成功,是多大的市场价值。我最近跑了一些,我预感好像快要完成了,一旦完成将是巨大的市场。过去比如路由器,是重要的元器件,华为成为第一大生产厂商。信息的终端使用,我们和美国已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腾讯、阿里巴巴远远超过他们。美国有点急了,有点垂死挣扎的感觉。我估计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将是下一步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点,还有巨大发展。


   五、节能环保。节能环保主要在技术。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废水、废气如果不能处理,就等于没有完成工业化、城市化。而完成这个主要是靠技术。我们一般生物废水还可以,遇到化工、医院废水就没有办法,把它偷偷排在地底下,让整个土地中毒了。未来唯一的收入是靠技术,靠技术就是一个产业,节能环保巨大的产业,把它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里。


   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一定会代替传统能源汽车。去年有个汽车公司罚了几十亿美金,一样排废气,结果弄一个软件测不出来。要真正解决,只能走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是必然的,不是遥远的未来,是很快的事。


   七、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悄到来了。有人讲现在是第四次工业化:第一次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不仅在生产领域,也在消费领域。中国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这个要点。最近准备把四大民营企业作为投资平台,来推动人工智能。一个是阿里巴巴,搞智慧城市。这方面可以加大智慧城市的建设。今天我坐飞机从上海过来,路过收费站,一路都取消了,汽车牌子上安一个传感器,就收费了。智慧城市不是遥远未来,很快。第二个平台,百度,搞无人驾驶汽车。他们有优势,北京画了23条路作为无人驾驶试点路线,推动这方面的人工智能。第三个平台,腾讯,重点是医疗影像,他们有技术。未来看病不一定见大夫,医疗影像把你照得清清楚楚,传过来就可以了。第四个平台,科大讯飞,语音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我今天讲了一下午,把我的文字只要按一个纽就行了,我讲完文字就出来了,连段都分好了。我想变成英文,一按钮就行了。你们最近到日本去看,日本的出租车司机不懂中文,拿手机讲一些日文让你看手机,上面是中文,让你讲中文,他一看是日文。这就是语音的人工智能。未来都很快,我估计5G功能一旦产生,手机离我20米,我要把它变成文字提前按一个功能就完了,我讲完了,可能文字就出来了。都属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中国要在世界走在前沿。


   八、高端装备制造。我们的高端装备制造还不行,许多医疗设备生产不了。像核磁共振,就搞不出来。为什么有人看病非要从县医院往省医院跑,因为省医院有设备,县医院没有。未来对高端装备,将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大发展。


   未来我们发展对我们支撑点非常重要的产业,叫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这8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有人测算过以这8个要点为内容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旦起来,每年给我们带来的GDP总量应该在40万亿以上。去年我们总量是82万亿,一个战略性产业提供40万亿,绝对是占到中国产业的差不多一半。


   最近经常提新经济时代,什么叫新经济时代?就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所有工业部门都提出挑战,要求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变革,变革之后的经济就叫新经济时代。


   最近我在汽车行业调研,他们告诉我说汽车工业受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个挑战:新能源、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我们必须变革才行。他们开玩笑说我们搞汽车的人命比较苦。过去长期搞不出来的发动机,最近刚刚搞出来,人家不要了。因为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就几块电池。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都将面临挑战。


   未来支持我们的第二个产业,服务业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产业,服务业是我们要加速发展的。服务以人口为基础,我们接近14亿人,要大力发展。去年我们国家第一次消费的贡献超过了投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服务业在消费的贡献大幅上升,导致消费的贡献超过了。


   下一步要继续发展,把服务业分四大类:第一类,消费服务业,餐饮与商贸、养老与健康;第二类,商务服务。商事服务、家庭财产管理服务、园区管理服务等等;第三类,生产服务,技术服务、设计/外包服务等等;第四类,精神服务业。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影视、音乐、戏剧、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出版、体育等等。精神服务业去年给我们提供了13万亿,总量是82万。可见精神服务业有非常大的前景,所以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四大类服务业要加速发展。我估计中国未来服务业领域将有许多新的增长贡献和投资贡献。我们国家向国际开放服务业,所以组建新的移民局,就是围绕这个目的。


   最近我感觉到有一个服务业非常缺乏。我过去的研究生导师最近成了老年失忆症患者。我们国家老年病的爆发率每年7%的增长。这种人没法家庭养老,因为他不认识。中国没有这种养老的服务业,所以一般家里雇个保姆,这些人经常受到保姆的虐待,因为他不会说话,人不在抽你两耳光,你都不知道。我说这么受尊重的老先生,受保姆欺凌,实在让人很辛酸。日本的养老服务业非常发达。我曾经调研过,他们叫托老所,里面分很多部门,其中有一个部叫老年失忆症患者部。我认识他们这个部的一个副部长,他说在我这个部里就职的人,最少得是大学本科心理学医生,没有这个学历不能在我这儿就职。因为这些人经常给你提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你要真的回答。他举例说有一天他刚从办公室门出来,告诉他我中大奖了,2亿。他马上说我知道这个事,知道你的中奖号码是多少,这两亿我给你存银行了,你记一下密码。记一下就走了。这些人每天傍晚就编故事给他们。说有一天安倍到他们部里。他说大家注意,明天安倍首相来看望大家,起来就忘了。忘了就算了,有时候打针不去,告诉他们说你们得去,那医院是你们创办的,你们得体验一下。这些人高兴的去了。实际上这些人要有一个专门的服务人群,来让他们安度晚年。而我们现在很缺乏这类服务人群。养老社会保障和养老消费服务业不一样,养老消费是一种服务业。我估计在中国未来的服务业里,会产生许多新型大公司,因为需求巨大。


   去年我们出境1亿人次,世界听了都震惊。说明中国是旅游重要的潜在国家。旅游就是很重要的精神服务业。人是追求短缺的,饱了想着饿,饿了想着饱。上次我去看旅游景点丹霞地貌,我发现去的人基本上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人。长三角、珠三角山清水秀,经济发达,来看什么。你山清水秀,但不知道什么叫苍凉,那个地方一站就知道什么叫苍凉。我估计未来的十年内,中国会冒出许多大家非常震惊的服务业企业,因为这个产业的空间非常大。


   未来支持我们的第三个产业,现代制造业。制造业分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这个是按照他们生产的产品性质划分,凡是生产私人产品的,都叫传统制造业,吃穿用。生产公共产品的叫现代制造业。我们国家私人产品严重过剩,所以提出去产能、去库存。传统制造业给我们的支撑点差不多饱和,但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生产公共产品现代制造业就逐渐上升为支撑的产业,要大力发展。


   第一,航空器制造与航天器制造。航空器是飞机、航天器是卫星。当中国不再买美国波音飞机时,将是什么现状。十三五需要六千架大飞机,一旦不买美国的,自己生产是什么概念。将带动多少企业和产业。一部汽车零部件30万个左右,一架飞机600万个以上。我们商飞就是设计和组装,所有零部件都是采购来的。现代制造业许多和中国有关,因为都是分工协作,不过是组装在一起而已。航天器、航空器是重点。卫星,现在北斗星群,2020年将布点完成,现在可以监控亚太地区,布点完成可以监控世界。最近美国的巡洋舰到南海来了,刚一进到海里,我们巡洋舰就过去了。国防部发言人一再讲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中,就是北斗星群。这个航天器制造,未来是要大力发展的。


   第二,高铁装备制造。我们是世界四大高铁生产主力。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而且我们未来在欧亚高铁、泛亚高铁上,很重要。高铁装备制造也是分工协作,中铁集团就是设计和组装,都是招标采购的。分工协作会对中国许多相关产业引起增长。


   第三,核电装备制造。中国在新能源发展上重要的推动将是核电。我们完成了核电的第三代技术。


   第四,特高压输电装置。这个为什么列入?我们国家准备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改变电网。把电送到5000公里以外,耗电量最低,速率最大。最近我们在内蒙建了一个在煤矿边上,把电送到5000公里以外不要把煤送到5000公里以外了。这个技术一旦改变整个电网,特高压输电装置将成为重要的要点。


   第五,现代船舶和现代海洋装备制造。我们要发展远洋海军,中国的航母编队、远洋海军支撑的重要产业就是现代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制造,没有它就没有远洋海军。今年的国防预算第一次超过11000多亿,重要的支出里可能是现代船舶,像航母。


   昨天我从大连过来,去看了一个企业,发现很有意思。企业不大,但现代船舶离不开它,专门生产集装箱的锁。世界老大,一个中小企业。告诉我他主要生产这个。我问他这个锁几年换一次,这种原部件不是按坏了才换,是有时间的,多少年以后就要换。我看民营企业竟然搞这个,而且是供应世界上所有大的船舶生产商。我才发现现代制造业背后都是分工协作。一个小小的零部件就带来很大的发展,带来分工协作。


   我们所讲的现代制造业,大致上这五个要点。有人曾经核算过,这五个要点一旦起来,给我们每年提供GDP总量应该在30万亿以上。最近我看一个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40万以上,服务业36万以上,现代制造业30万以上。我们之所以预计到203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主体的原因,不是对现有产业的统计,是对未来产业的统计。新增产业出来之后统计出来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的重点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比如过去我们是基础设施、房地产,现在必须找到新的产业,有新的动能,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来支持我们的发展。这种结构调整背后需要重要的支持,就是技术的转型。没有技术的转型,没法完成结构发展。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国家现在提出进入强起来的时代,要形成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有三个指标一定要满足。第一,在世界上拥有金融话语权;第二,拥有技术话语权;第三,祖国统一。哪有不统一的强国,一定是实现祖国统一的。这三个是硬指标。刚才讲到要获得金融话语权,讲了“一带一路”、人民币全球化的推动等等。技术话语权,必须要拥有,不拥有没法完成结构调整。二战之前,美国没有金融话语权、技术话语权。当时金融话语权在英国人手里,技术话语权在德国人手里。二战之后美国才拥有。我们要建立现代化强国,也必须拥有技术话语权才行。未来我估计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将是技术创新,这个话题将成为最为重要的话题。


   我最近一段时间调研的核心就是关于技术的。像北京,要建立三大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是五大学科类的实验室都在,没有研究最基础的东西,不可能搞。为了保证它的发展,把中国科学院大学办在那里,就是推动技术研究。前段时间我在广东调研,专门看民营企业的创新。我前段时间主要考察新材料,非常震惊。未来许多黑科技、爆发式的企业,可能都会产生这些技术。未来我们的增长不再是要强调依靠地或者基础设施,都要从重要发展的角度。各地要考虑我们整个讨论的话题面。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不需要所谓的一般性经济,需要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而且这种技术的获得靠别人都不行,得靠自己。中国有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最惨的是汽车工艺。当时是想换技术,结果技术没有换来市场还丢了,发动机都做不出来。市场丢尽发动机搞不出来才发现技术不可能给你转让。高铁我们成功了,因为我们知道不能幻想人家给你。中国高铁是自己干出来还是引进的?最近一个老先生提出工程院院士写的一篇文章,告诉大家高铁不是转让来的,是自己干出来的。高铁分两种技术,一,轨道技术。轨道技术要感谢中国建筑业。中国建筑业40年的发展给中国创造了轨道技术。我们的轨道技术全球独一无二。二,高铁装备核心技术,当时引进时正式通知我们有16项核心技术不转让。只好自己干,花了15年时间逐一突破。这个经验告诉我们技术靠别人转让都不行,得靠自己干。中国下一步要加大力气推动技术创新,而且要做一些技术的工作。


   中国的交通设施建设,差不多2020年是高点,2020年以后基础设施投资就下降。我们要搞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立大规模实验室,完成进口的口子。美国为什么要拿我们做文章,讲的就是知识产权。谁都知道中国下一步要真正成为强国,必须完成技术上的创新。没有技术话语权不可能是强国。这方面我们一定会加速推进。


   我们下一步增长的重要动力,来自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结构调整要产生新的支持我们的产业,这些产业发展的背后要求中国必须拥有技术话语权,而技术话语权影响带动中国相关的发展。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发达的区域之一,未来要加大对技术创新方面的讨论是很重要的。不一定给别人生产一般性产品,要考虑技术创新才行。长三角山清水秀,别搞污染性的东西。过去没有办法要这样干,过了这个阶段就要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在这方面要有很大的贡献才行。推动我们增长的第二个大动力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未来一段时间拉动增长重要的点就这两个,全方位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后将带动中国技术话语权,会有非常大的进步。


   要继续讲增长点,还可以讲,但告诉我五点结束,增长点的讨论就讨论这两个问题,最近这两个问题是最热烈的问题。我估计中美打贸易战一定是大家知道我们下一步的目的是第三次全球化。这个贸易战也打出中国一定要获得技术话语权。16个种类,80家企业,都反映了美国最害怕中国的要拥有两个主要的金融话语权和技术话语权。为什么台湾害怕中国统一,因为强国这三个指标必须完成,金融话语权、技术话语权逐步统一。这三个统一了叫强国,才能强起这个时代。美国知道你的意图了,开始跟你打了。最近开始推行《台湾旅行法》,你不能统一,一统成为强国了。对不起,我们必须统一。未来几年内,中国有好多好戏可看,会不断爆发一些新的事件出来。因为到了这个时间段,老大和老二一定是永远打不清楚,老大永远害怕老二超过来,老二老是琢磨怎么超过你。中美之间一定是持续的,要对这个有新常态才行。


   总体来讲,和大家讨论一下未来中国经济的趋势是这两大问题最重要。第一,风险在哪里;第二,增长点在哪里。跟大家做一点交流,在座的诸位来自于各行各业,这种学习会议,传播的不是知识和结论,是思维与信息的交流。我就相关的思维、信息传递给你们,你们听完之后,接受是进步,不接受也是进步,引发思考就行。你不同意,一定是思考了,引起思考我就完成任务。


   谢谢大家!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