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供应链金融 >> 正文

共链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2023-09-27  来源: 内蒙古金融网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国资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启动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该行动是两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重点产业链合作对接系列活动,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健性和竞争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国资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启动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该行动是两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重点产业链合作对接系列活动,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健性和竞争力。

共链行动促发展

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业覆盖面广,其中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较之发达国家,我国部分产业运营效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各产业间的协同性有待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亟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深刻影响着经济的韧性,因此,推进产业链提升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复杂环境的重要基石。

此次共链行动聚焦我国产业链的短板弱项,重点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发挥央企牵头带动作用,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开展合作。

构建多维度协同机制。加强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协调会商,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对接机制、项目共建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和生态共建机制。加强与重要区域产业发展合作,加快建设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产业基地。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等具有战略意义和溢出效应的重点领域,发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强引擎、硬支撑作用,通过合资建设、增资扩股、投资并购等方式广泛开展合作,加快打造一批示范项目。

激发产业发展原动力。以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为切入点,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产品服务进入中央企业采购名录;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创造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主动向民营企业开放全球供应链体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出海”。

优化产业生态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优势资源向关键环节、重点区域汇聚融合,努力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重大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全面合作,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具体到操作层面,共链行动每年将选择一批重点产业链组织开展专题活动,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引导作用,牵头带动整个产业融通发展,重点在供需匹配、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赋能、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等七个方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

金融支持强韧性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对现代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支持强链稳链补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在增强产业链乃至经济韧性方面不可或缺。

金融支持方向应着眼于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补链强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促进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产业链向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当前,绿色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全球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金融支持产业链现代化,应将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国际竞争新优势。

优化金融供给需注重改革引领和创新赋能。着力解决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面临的产品不对路、能力不适应、效率不高等问题。深化金融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绿色金融、科创金融、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等改革,着力提升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的协同性。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构建适应新形势下制造业经营特点和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特别是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推动金融运营创新,依托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加快特色专营金融体系建设,从资源配置、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绩效评估、容错免责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

促进产融协同要实现高效衔接和互促共荣。营造金融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进一步推动政银企联动,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探索实行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主办单位模式,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竞争效应和“头雁效应”。强化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理念,引导市场主体加强产融协同,使金融业在支持产业链现代化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身创新和发展。

1685323695140184.png

581192834a4398ae8febf7bdbd5c5ff.jpg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