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县以文化资源为优势,引领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2021-01-05 来源: 澎湃新闻 浏览量: 本网讯:“十三五”时期,我县以建设文化大县、旅游名县,打造国内外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持续加快沿黄旅游观光经济带建设和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县文化旅游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五年来,托县文旅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定位,不断加大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9.7亿元,全力打造了辐射重点景区、支撑城镇、便捷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郝家窑村和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河口古镇等乡村旅游集聚优势,精心打造具备游客互动性和体验性的“葡萄架下的农家乐”“黄河岸边的农家院”“古城脚下的特色民宿”等特色乡村休闲旅游项目,逐步形成了“黄河人家”乡村旅游特色品牌,现已建成24家星级农家乐。深入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在重点旅游景区、游客集散点、文化旅游区沿线新建改扩建了93座A级旅游厕所,有效满足了游客的需求。精心打造黄河湿地景观,沿线山梁打造花果经济林和风景林以及田园综合体已完成绿化5.9万亩,进一步夯实了生态发展的底色。
紧紧围绕“千年古云中、魅力托克托”形象定位,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和大漠黄河游、召庙文化游、红色主题游、农家休闲游、研学体验游、非遗传承游、河口古镇冰雪游7大类旅游特色线路。大力开展节庆旅游,“托克托黄河开河鱼节”“托克托黄河文化旅游节”“托克托葡萄节”“黄河龙舟赛”等活动,大大提升了托克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充分挖掘非遗项目资源,加强黄河沿线非遗传承人与非遗传习基地建设,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托克托社火成功申报了自治区一旗一品文化品牌。现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6项、市级非遗项目20项、县级非遗项目3项,6人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代表性传承人,17人被列为市级非遗保护传承人。全县共建成非遗传习场所4处,传习基地3处。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双墙秧歌——竹马·老罕王进京》荣获第三届“中国社火艺术节”金奖;托克托吹歌《走西口》成功入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原创二人台历史剧《君子津》《刘统勋私访河口镇》,歌曲《剪窗花》《永远的依恋》《红辣椒》,舞蹈《家乡的小河》《鸿雁思乡》,小品《回家》等作品荣获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曲《红辣椒》荣获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二人台新编历史剧《刘统勋私访河口镇》在全区“娜仁花”戏剧节,包揽优秀剧目奖在内的9项大奖。二人台现代小戏《一墙之隔》入围自治区第三批戏曲进乡村剧(节)目推荐目录。神泉生态旅游景区创作的大型马术实景剧《永远的成吉思汗》《三英战吕布》受到国内外游客的交口赞誉。
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与旅游彰显聚合效应。五年来我县累计接待游客430.1万人;旅游收入从2016年的832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0792万元,累计收入达4.9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人均收入达每年26500元。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黄河河畔上崛起的内蒙古文化旅游小2021-01-19
- 地区文化 | 2020年内蒙古十2021-01-12
- 托县以文化资源为优势,引领全域旅2021-01-05
- 内蒙古阿尔山发出首列文化旅游列车2020-12-28
- 山东省首次在文化旅游领域实施财政2020-12-22
- “草原钢城”,有一汪 “塞外西湖2018-05-18
- 音乐剧《牵魂线》全国巡演走进呼市2018-05-19
- 包头文明城市氛围浓厚 创建成果&2018-05-21
- 旅游与文化 体育 农林产业持续融2018-05-21
- 博物馆让多元文化与百姓“超级连接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