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知识普及 >> 正文

2020年“五一”假日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2020-05-12  来源: 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   浏览量:
2020年“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旅游小长假,内蒙古全区A级景区开放数量创疫情以来新高

本网讯:2020年“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旅游小长假,内蒙古全区A级景区开放数量创疫情以来新高,达313家,占全部A级景区的66.17%。全区星级饭店复工219家,复工率达84.56%;公共文化场所复工14953家,复工率达99.24%,基本达到应复尽复,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五一”假日全区累计接待旅游者227.3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65040.43万元,“五一”假日期间,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市场及假日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各项工作实现了“安全、有序、文明”。

假日旅游市场特点


疫情防控成为首要目标。全区严格落实旅游景区开放预约、限流、错峰的要求;严格落实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硬性规定;严格预约制度,做到旅游景区流量管口前置,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变被动的现场分流为主动的行前计划和引导,避免游客出行时间过于集中;严格落实健康码查验、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强化景区入口、狭窄路段、观景台热点区域等薄弱环节的管控,避免出现瞬时聚集,切实降低了人员密度。


本地游、周边游成主流。受疫情影响,跨省区及长途出游受到限制,“内蒙古人游内蒙”成为主流。据统计,五一小长假前三天我区接待的大部分旅游者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中西部地区,区外游客主要以内蒙古毗邻八省短途自驾游客为主。一日游、短途游、周边游、精品小团游成为当前旅游主流。自驾游、自助游是当前旅游出行的主要方式,占比47.88%,自助游占比45.46%,其他方式占比6.67%。


自然风景区和郊野游受欢迎。小长假前三天,全区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合出游。短途旅游、家庭游、亲子游的户外景区景点受到了绝大多数游客的欢迎,踏春登高、户外野营、农家采摘等旅游项目收到青睐,全区重点旅游景区接待人数较节前均有较大增长。以家庭游、亲子游及研学教育的户外野生动物园景区领跑假日旅游景区。


打折让利激发消费需求。小长假前期,我区各地纷纷推出便民消费劵,补助区内游客餐饮、购物、住宿、旅游等活动,刺激了旅游消费需求,拉动了城市观光购物游和夜间旅游。同时我区多数优质景区纷纷推出门票减免或一次购票全年免费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游客出游热情。


预约旅游引领旅游新趋势。我区各级文旅系统节前提前公布本地区旅游景区预约电话、预约公众号,为“预约旅游”机制建立并顺利推行提供了有力地保障,对外开放的景区都建立完善了预约机制,推行分时段预约游览,引导游客错峰旅游,有效防止了人员聚集。游客也对预约旅游形式给予较高评价,既保证了个人、家庭出游安全,又能错峰出行提高旅游品质和满意度,据统计我区每日预约旅游的游客超万人。


假日旅游保障工作


高度重视、提前布置。自治区及各盟市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假日旅游工作,节前召开了多项相关会议,部署了劳动节全区旅游假日市场暨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和今后一个时期疫情防控、安全管理和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五一劳动节假日旅游工作调度2020年“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旅游小长假,内蒙古全区A级景区开放数量创疫情以来新高,达313家,占全部A级景区的66.17%。全区星级饭店复工219家,复工率达84.56%;公共文化场所复工14953家,复工率达99.24%,基本达到应复尽复,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五一”假日全区累计接待旅游者227.3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65040.43万元,“五一”假日期间,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市场及假日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各项工作实现了“安全、有序、文明”。


假日旅游市场特点


疫情防控成为首要目标。全区严格落实旅游景区开放预约、限流、错峰的要求;严格落实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硬性规定;严格预约制度,做到旅游景区流量管口前置,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变被动的现场分流为主动的行前计划和引导,避免游客出行时间过于集中;严格落实健康码查验、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强化景区入口、狭窄路段、观景台热点区域等薄弱环节的管控,避免出现瞬时聚集,切实降低了人员密度。


本地游、周边游成主流。受疫情影响,跨省区及长途出游受到限制,“内蒙古人游内蒙”成为主流。据统计,五一小长假前三天我区接待的大部分旅游者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中西部地区,区外游客主要以内蒙古毗邻八省短途自驾游客为主。一日游、短途游、周边游、精品小团游成为当前旅游主流。自驾游、自助游是当前旅游出行的主要方式,占比47.88%,自助游占比45.46%,其他方式占比6.67%。


自然风景区和郊野游受欢迎。小长假前三天,全区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合出游。短途旅游、家庭游、亲子游的户外景区景点受到了绝大多数游客的欢迎,踏春登高、户外野营、农家采摘等旅游项目收到青睐,全区重点旅游景区接待人数较节前均有较大增长。以家庭游、亲子游及研学教育的户外野生动物园景区领跑假日旅游景区。

打折让利激发消费需求。小长假前期,我区各地纷纷推出便民消费劵,补助区内游客餐饮、购物、住宿、旅游等活动,刺激了旅游消费需求,拉动了城市观光购物游和夜间旅游。同时我区多数优质景区纷纷推出门票减免或一次购票全年免费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游客出游热情。


预约旅游引领旅游新趋势。我区各级文旅系统节前提前公布本地区旅游景区预约电话、预约公众号,为“预约旅游”机制建立并顺利推行提供了有力地保障,对外开放的景区都建立完善了预约机制,推行分时段预约游览,引导游客错峰旅游,有效防止了人员聚集。游客也对预约旅游形式给予较高评价,既保证了个人、家庭出游安全,又能错峰出行提高旅游品质和满意度,据统计我区每日预约旅游的游客超万人。



假日旅游保障工作


高度重视、提前布置。自治区及各盟市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假日旅游工作,节前召开了多项相关会议,部署了劳动节全区旅游假日市场暨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和今后一个时期疫情防控、安全管理和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五一劳动节假日旅游工作调度指挥中心,把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作为“五一”假期的首要任务,通过全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没有出现重大旅游质量投诉和安全责任事故,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安全有序。


强化宣传、文明旅游。节前印发了相关通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五一小长假旅游安全提示,倡导全区旅游者文明有序出游,同时发布了“内蒙古人游内蒙古”旅游线路。五一期间,严肃查处文化和旅游市场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及时受理各种旅游投诉,快速处理各类旅游纠纷,加强文明旅游引导,营造了文明、和谐、有序的“五一”假期文化旅游氛围。


加大检查、确保安全。“五一”假日前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专门部署假日旅游安全和市场监管工作,派出四个督导组,深入重点地区重点景区和文化场所开展现场实地督导检查。重点排查火灾和安全生产等各类隐患,做到不留隐患、不留漏洞、不留死角,检查和督促旅游景区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规范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各地各单位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劳动节假日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具体工作方案,并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消除市场安全隐患。


多措并举、服务提升。“互联网+旅游”成为旅游新常态和新时尚,智慧旅游发挥积极作用。游客通过网络预订车票、门票、宾馆成为主流,全区大部分高A级旅游景区均建立了游客高峰期应急预案,通过游客中心LED等方式进行游客数量、停车位的提示,加强了高峰时段对游客车辆的疏导,将游客控制在最大承载量内,实现了客流量提前预测,旅游态势实时监测预警,突发事件可视化处置,极大提高了旅游高峰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和舒适度。旅游景区“厕所革命”成果在假日期间经受了广大游客的检验,受到了游客普遍好评。

指挥中心,把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作为“五一”假期的首要任务,通过全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没有出现重大旅游质量投诉和安全责任事故,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安全有序。


强化宣传、文明旅游。节前印发了相关通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五一小长假旅游安全提示,倡导全区旅游者文明有序出游,同时发布了“内蒙古人游内蒙古”旅游线路。五一期间,严肃查处文化和旅游市场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及时受理各种旅游投诉,快速处理各类旅游纠纷,加强文明旅游引导,营造了文明、和谐、有序的“五一”假期文化旅游氛围。


加大检查、确保安全。“五一”假日前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专门部署假日旅游安全和市场监管工作,派出四个督导组,深入重点地区重点景区和文化场所开展现场实地督导检查。重点排查火灾和安全生产等各类隐患,做到不留隐患、不留漏洞、不留死角,检查和督促旅游景区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规范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各地各单位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劳动节假日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具体工作方案,并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消除市场安全隐患。


多措并举、服务提升。“互联网+旅游”成为旅游新常态和新时尚,智慧旅游发挥积极作用。游客通过网络预订车票、门票、宾馆成为主流,全区大部分高A级旅游景区均建立了游客高峰期应急预案,通过游客中心LED等方式进行游客数量、停车位的提示,加强了高峰时段对游客车辆的疏导,将游客控制在最大承载量内,实现了客流量提前预测,旅游态势实时监测预警,突发事件可视化处置,极大提高了旅游高峰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和舒适度。旅游景区“厕所革命”成果在假日期间经受了广大游客的检验,受到了游客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