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内蒙古在线 >> 正文

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2020-12-03  来源: 内蒙古金融网   浏览量:
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微信图片_20201203093917.jpg


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本网讯: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根本在于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历史基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若干个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自夏、商、周以来,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代表不同文化区的人群,并逐渐融合为华夏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形成了分布上交错杂居、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局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在交往中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实现交融,各民族经过不断迁徙、混杂、通婚,以及其他形式的交流,在经济上相互补充,在文化上相互学习,在血统上相互混合、交融,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这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基础和源泉。


  各民族共同抵抗外侮的事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牢固的政治基础。在近代,广袤的边疆地区首当其冲面临着殖民者的入侵与蚕食,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在遭受殖民者残酷的压迫和残害之时,团结一心、保家卫国,使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更加牢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整个中华民族更是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亡,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积极参与到全民抗战的洪流之中,也正是在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殊死搏斗中,在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中,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实体性和整体性,铸就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新纪元。这些血与火的历史事实最终证明,中华民族各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是经过历史烈火的淬炼凝结形成的,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不能破坏、也不可能破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将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和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历经浮沉却始终向前的动力,也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在这样价值观的引领下,多方面的社会实践推动各族人民之间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断唤醒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他人思想以及行为上的理解。这种自发的民族交往活动,经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断发展和壮大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也使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撞击中不断得到整合,形成共同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诉求。共同的文化取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也构成了全体成员理解和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泉基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1988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观点,这一观点指出了在多民族国家内部中华民族与各民族间的关系,以及在多民族国家框架下对“中华民族”概念进行新的阐释,是对“多民族国家”理念的继承与内涵延伸,丰富了这一理念的内在性、价值性与系统性。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进一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肯定。“多元一体”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创中国历史并逐步趋于一体的过程。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更加突出,逐渐由一个自在的实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实体。在这样的格局中,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和借鉴,不断推进自身文化的提高和发展。同时,彼此的文化镶嵌和重叠,形成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认同观,编织起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和文化之网,共同促进中华文明向前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向生动实践、自觉实践。(稿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