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监管 >> 正文

【战略】银行格局变化及盈利模式转型策略

2017-08-18  来源: 中国金融网   浏览量:
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的过程,也是商业银行发展动力转换、重构商业模式、优胜劣汰分化的过程。

    本网讯: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的过程,也是商业银行发展动力转换、重构商业模式、优胜劣汰分化的过程。经济增速回归常态、产能过剩逐渐消化、利差日益收窄、科技金融崛起等,都将改变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取决于转型方向、转型速度和战略执行力。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部分银行将因转型不力,错失机遇,陷入困境,另一部分银行则以变应变,快速转型,以新的商业模式实现新的飞跃。本文首先探究未来几年我国环境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银行业可能的应对思路和格局变化,最后展望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
    银行业格局变化趋势
    技术脱媒和资本市场发展将弱化银行地位。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直接融资的重要性。未来几年多层次资本市场将蓬勃发展,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依赖程度将大大降低。技术进步带来的业态改变,尤其是科技金融的发展,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融资去中介化和技术脱媒的挑战将严重削弱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利率市场化使银行存贷利差短期收窄并逐渐达到均衡,给银行盈利增长带来压力。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仍面临巨大压力,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弱化。一些实力较弱的,单一依赖存贷利差盈利模式的银行甚至会破产倒闭或被并购。中小银行因受品牌、网点和业务的限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存款将成为影响银行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成本优势将成为竞争胜出的先决条件。存款是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利率市场化下,获取稳定的低成本负债业务能力将是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未来几年,各家银行必定聚焦成本竞争,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通过强化贸易结算、第三方存款等业务,扩大低成本负债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日益完善,中小银行在存款流失严重时会率先发起价格战,主动采取价格手段与大行分庭抗礼,以较高的资金成本维持或增加存款份额。在适应利率市场化后,各银行将通过直销银行、综合化经营等手段扩大存款来源。
    大银行与小银行错位竞争。银行业差异化、特色化将成为趋势,不同规模银行间呈现错位竞争格局。一方面,大银行倾向于综合化经营。大型商业银行大多已经布局全牌照经营,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将成为未来竞争力提升和银行转型成效的关键。大银行通过多元化金融布局、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补充资本金、经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谋求更高层级的战略性增长。另一方面,小银行倾向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是小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最佳选择。通过集中优势资源,重构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汇丰银行战略调整强调要成为“中国的国际银行”,以自身强大的国际业务网络帮助中国公司应对复杂的跨境交易。并且从历史经验看,如向社区金融和中小企业金融成功转型的富国银行、专注于托管和清算服务的纽约梅隆银行等均是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专业经营的成功案例。
    将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国际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等为商业银行拓展跨境业务打开了市场空间。未来资本输出步伐加快,大量境内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境投资,为服务于这一趋势,我国将涌现一大批国际银行。目前,我国已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要满足实际需求的缺口,商业银行需要设立大量海外分支机构。并且商业银行亟待进一步完善本外币结合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无缝衔接的境内外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国际化的融资支持、支付和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水平。各具特色的国际银行将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主动设点、走线、联网、布局等,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境外分支机构信息渠道优势,通过业务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中外资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银行业组织架构形态更加多元化。金融业生态将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各种牌照、不同载体的金融业态将各放异彩。混业经营的三大形态——金融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全能银行等组织模式均有商业银行探索尝试。金融业竞争将呈混战模式。不管组织结构如何演进,各银行集团均会强化集团平台建设,强化子公司专业化经营。一是依托集团平台,发挥整合效益。银行集团通过整合平台子公司客户、账户及产品资料,针对客户群不同需求,扩大交叉销售,扩增金融服务版图。集团平台共享后台作业资源、系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畅通集团内部各单位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信息交互质量和交互层级。深挖成本、信息、风险控制、资金筹措、跨区域经营、综合金融服务、合理避税、金融创新等方面的集团优势,形成合力,强化品牌凝聚力。从机制协同、战略协同、经营协同、资源协同、营销协同、产品协同等多个角度,提高集团经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二是成立专业化子公司,实现组织架构优化。随着监管放开,银行分拆资产独立成立子公司探索的进程可能会加快。特别是在大银行集团化,推进子公司制、条线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和分支机构制改革将成为趋势。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理财、信用卡、私人银行等业务较为市场化,在机制、薪酬等方面都更加成熟,银行将会率先尝试将其资产分拆成立独立子公司。发展较快的子公司将会上市。
    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策略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按照市场规律运作,重塑资产运作能力和核心负债拓展能力,根据自身优势和客户定位重塑商业模式。一是集中优势资源,实现结构调整。有策略地退出和回避劣势领域是集中优势资源的必由之路。对于不具备优势基因的领域、未来客户需求可能萎缩的领域、容易被技术革命替代的领域或因监管壁垒下降而被替代的领域,商业银行会选择减少资源投入、降低考核要求、组织架构整合等方式有保有压,实现对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推动组织流程优化,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体制机制来提升管理效率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及金融改革深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前台部门,整合内部流程、优化机构设置,依照业务拓展重点,将银行内部组织架构划分为利润中心进行集约化经营,以提高经营效率。对于中后台部门,完善风险管理、授信管理、征信、债权管理部等风险管理板块,将着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资产负债经营向全资产框架转变,提升精细化决策能力。未来几年,表内业务的发展速度可能赶不上表外业务的发展速度。表外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亟待提升表外资产负债的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应适应经济新常态,资产负债经营向低杠杆、轻资本、快周转、高回报的全资产框架转变。一是经营好表内和表外两张“资产负债表”,强化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风险隔离和有机联系。比如在遵守栅栏原则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管理等业务与表内信贷业务的优势互补。提升表内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FTP与期限关联性,运用动态偿付能力检测、随机规划管理等动态管理手段,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能力。强化精细化定价能力,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实现差异化存款定价,针对不同资产实现基于风险的差异化贷款定价。提升表外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探索表外资产负债业务分类管理,认清各业务的风险点、流动性等约束条件,增强具备各类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建立精细化成本核算体系,完善成本计量化,以提升成本的短期、中长期预算化管理水平。二是提高负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负债业务结构。通过把握好政策节奏,做好前瞻性、主动性的资产负债规划。银行可以在提高资产方流动性、负债方稳定性原则的指导下,实现负债与资产的主动匹配。提升主动负债能力,扩大主动负债占比,增强负债结构的可控性。加强对金融市场极端事件概率突发导致流动性枯竭的流动性风险预警管理工作。三是强化资产立行意识,提升资产配置能力。随着负债工具的日益多元化,负债主动性增强,使得资产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相应提高。商业银行应努力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和安全程度,以提升市场对商业银行经营的认可度。从以单纯的存贷款模式转向存贷、交易及价值管理并重的复合经营模式转型。从“讲增速”向“讲转速”转变,提升资产周转速度,尽可能地以有限的规模实现更多收益。
    提升投行作用,强化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双线作战能力。未来几年,直接融资比重将显著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将进入发展的加速期。商业银行将成为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改变目前主要集中于间接融资领域的现状。通过提升投行业务增强与直接融资的紧密度,商业银行可以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同时通过积极配置金融衍生品,实现风险对冲,熨平资产负债表的波动。一是扩展“股债贷”相结合的融资方式的整合和创新力度。二是提升服务于一级市场的IPO、优先股、定向增发、债券发行的投行业务服务能力。三是增加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并购重组、杠杆融资、财务顾问的参与度。四是扩大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品、期货、期权等金融创新工具设立和交易的业务占比。
    积极利用衍生工具,做好利率和汇率的风险管理。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日益完善,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将影响商业银行多货币资产的价值和盈利水平。在此背景下,市场风险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它是市场化下实现盈利的主要辅助手段。一是加强研究团队建设,提升对宏观经济、政策趋势、利率与汇率走势的预判能力。二是积极参与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利率衍生品和外汇远期、外汇期货、货币期权、货币互换等外汇衍生品交易,对冲和套期保值,有效规避利率、汇率等基础产品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三是扩大模型分析手段应用,提高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识别、计量、处理和评价四个阶段的掌控力度。配套运用多种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如运用GARCH模型分析利率风险的整体状况,通过计算动态VaR值寻找利率风险的差异性特征,增加利率风险识别能力。运用高级计量技术,修改完善资金缺口管理模型、久期缺口管理模型以提高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适应性,强化利率风险计量手段,增强量化风险管控能力。
    扩大跨界合作,提升中间业务价值。在存贷款增速放缓的趋势下,未来几年,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将处于中低速增长态势。同时,随着金融混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新的中间业务模式、交易模式、合作模式和营销模式会层出不穷。跨界合作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商业银行扩大金融服务领域、提升中间业务价值的重要手段。一是强化渠道共享。如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客户体验以增加获客能力。互联网技术将大大缩减商业银行的交易处理时间,提高风险识别效率,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扩大获客路径。商业银行通过与各类平台合作批量获客,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客户和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二是强化技术合作。如实现与科技公司的数据分析技术、云方案的合作。金融科技时代将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机构群体,如P2P机构、互联网理财、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石,商业银行可以因此争取到这些新的目标客户和资金监管、清算等业务机会。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提升数据、算法、运算能力,商业银行可以实现批量化业务处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的“病毒式”推广和网络自发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产品信息推送至数以万计的客户群体,使营销成本大幅降低。三是有条件时,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实现对合作机构的纵向一体化,深化合作程度。
    加强境内外联动,积极迈向国际化经营。伴随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和银行自身实力的增强,商业银行国际化步伐将日益加快。一是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跨境、跨业、跨市场的全方位联动,帮助客户获取跨市场套利空间。二是利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趋势,通过离在岸人民币利差交易推动国际化经营。三是依托人民币国际化,拓展海外有跨境人民币业务需求的客户,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四是通过设立和并购实现机构的国际化。设立的机构在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布局需要均衡发展。五是搭建多层次国际业务平台,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利用海外资源,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凤鹰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