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央行媒体: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2017-10-19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量: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本网讯: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党的十九大将进一步明确未来5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新形势下,金融应扎根于实体经济服务,围绕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进行金融创新,真正以源头活水浇灌实体经济茁壮成长。

  “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积极主动适应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挑战,加快改革创新和差异化、特色化战略转型,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

金融改革应向纵深推进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未来5年,我国金融改革将遵循“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完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金融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发展多样化金融机构体系,理应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金融业要真正行稳致远,就必须回归本源、服务实体,要顺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不断推进自身的战略转型。

  “归根到底,金融改革和深化都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基本原则,按照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要加强金融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新金融的发展,降低金融成本,提高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目标。”温彬告诉记者。

  四方面着力服务实体经济

  银行业改革是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银行业不论是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还是抗风险能力,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业内专家认为,未来5年,银行业改革发展应回归本源,切实服务和服从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这个总目标和大方向。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为满足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银行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消费金融。目前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对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二是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银行通过风险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可以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三是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短板,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银行将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双创”、脱贫攻坚等领域的贷款。四是绿色金融。银行将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入,对支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采访中,不少专家特别强调了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认为普惠金融是金融民主化的体现,立足当前服务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推进普惠金融,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创业创新群体、特殊人群、绿色金融作为金融弱势资源群体需要得到有效的支持。多数商业银行已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全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利用自身渠道、客户优势实现普惠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表示。

  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促进金融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出现的金融乱象,其根源是金融改革与实体改革的节奏不匹配,金融创新、发展的节奏较快,而实体发展、改革的节奏较慢,导致资金脱实向虚、金融风险显著上升。因此,有业内人士强调,除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反哺外,实体经济自身的提质增效也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合理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强科技产出效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李虹含认为,对科技投入应制定明确的战略管理机制,并对科技投入进行事前评价,让金融资金尽可能地投向有价值的项目。在科研过程中的阶段,应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确保重点项目科技投入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最大可能地获得高产出效率。

“此外,还应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改革,进一步加速实体经济的发展步骤,使实体经济的发展与金融发展的节奏相匹配。”李虹含如是说。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