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银行与金融科技在融合和重构中实现更大价值

2022-08-09  来源: 网络   浏览量: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最近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6家国有银行的金融科技资金投入量超过千亿元。

本网讯: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最近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6家国有银行的金融科技资金投入量超过千亿元。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加快推进和深化数字化转型,才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未来应该以更开放包容但相对谨慎的态度拥抱从传统金融到未来金融的重大转型和跳跃,思考在转型变革期如何实现更大的价值,更有利于促进未来行业的发展。

  

线上化和数字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大势

  

目前,各银行都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从原有的储蓄、贷款、支付等服务供给向深度融入客户的生产、生活各类场景转变,向智能化转型。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工商银行正在打造智慧银行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银行通过金融场景推动“数实融合”,深耕住房租赁,推动便利的民生服务。农业银行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业务流程,金融服务覆盖全国所有的县域。进出口银行的“核心系统数字化转型集成工程”全面实现科技赋能,增强了服务对外开放的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看到并认可线上化、数字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大势。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刚起步,还远未认知透彻融合后的世界,要保持必要的谦虚谨慎。当前,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达阶段性顶部,进入瓶颈期,从线下挪到线上、移动端的红利基本结束了,这就要求银行“从线上到数字化”“从渠道到平台生态”“从交易到经营”,正处于转换的关键节点。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到2025年数字经济比重(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因此,金融机构应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构建战略、组织、业务、技术、人才、生态“六位一体”的实施体系,加快推进和深化数字化转型。

 

 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是怎样的?陈道富表示,大银行基本是构建自己的一套网上经营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场景。中小银行主要是分解业务和科技要素,寻找各自的优势和专长,推动银行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在共融中试图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科技公司将重点放在如何给金融体系赋能,在“金融与科技持续融合”的总原则下,

探索科技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与金融机构更好地结合。

  拥抱从传统金融到未来金融的重大转型和跳跃

  

未来,如何更好实现数字化转型?陈道富表示,应该以更开放包容但相对谨慎的态度拥抱从传统金融到未来金融的重大转型和跳跃。金融与数字技术的合作,有三个关键词:分工、融合和重构。金融总是利用当代先进技术更好地实现人类信任的聚集和再配置,科技借助金融实现对人的价值。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的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和流程,如触达客户、了解并评估客户、确定贷款的关键要素、资金划转、贷款资金流向监控和动态评估、到期回收或催收、不良贷款处置等。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打开传统金融业务的环节方面,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分工和社会合作模式。

  

陈道富表示,分工会涉及另外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协调利益冲突和利益分配。以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发展为例,资产管理侧重于不同金融资产的组合以在效率边界上产生不同的风险收益组合,类似于生产端,是以产品为中心。财富管理从生产端向客户端转移,是以客户为中心,要关注客户的风险偏好,需要什么样的风险收益组合,会关注客户利益,强调客户的成长和体验。如果再把投行业务放进来,就会发现投行主要服务于资金需求端客户,更强调业务导向,财富管理主要服务于资金供给端,更强调“人”的因素,也会涉及一些资金需求端。这就会涉及到利益冲突,既需要买方和卖方的服务机构隔离,各为其主服务,也涉及到收费模式的选择,是以存量规模收费、业绩收费,还是固定收费等,避免服务者与被服务对象利益冲突,最好能达到激励相容。

 

 二是重构和合作中的主导权问题。主导权和非主导权取决于市场势力,需要政府保持市场势力的相对均等以形成合理制衡,市场在获取相对主导权中更替和迭代发展。从金融角度看,数字科技公司是为银行提供服务外包的,金融机构主导着金融核心环节和核心技能。从数字角度看,数据收集、加工处理、价值挖掘等主要环节由数字科技公司主导,仅在价值实现环节是通过金融机构完成的,金融机构是数据价值的实现载体。这是两个主导权的交融,当前出现了分层合作和平台服务的趋势,各自在自己的世界中主导并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

  

“当前处于重大转型变革期,分工、融合、重构已经在发生。”陈道富表示,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正从外部合作转向内部嵌入和平台化重构,改变了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孤岛”逐渐被打破,银行越来越专注于信息的开发利用,充当社会信任的载体,发挥资源跨时空配置的功能。关键是各界如何认识和参与,怎么在分工、融合、重构的过程中给国家带来更大的价值,更有利于促进未来行业发展。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