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推动金融科技变革与数字化创新

2020-11-09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量:
金融科技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引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利器。推动金融科技变革与数字化创新,既是为了适应经济数字化带来的长期趋势性变化,也是为了应对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

本网讯:金融科技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引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利器。推动金融科技变革与数字化创新,既是为了适应经济数字化带来的长期趋势性变化,也是为了应对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一方面,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统筹协调、稳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应用,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开放金融服务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抗疫”驱动金融科技创新探索。在此背景下,全面梳理和重新审视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推出《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演进动态与市场前景,充分把握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变化,不断完善金融科技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报告》致力于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探索提供有效支撑,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献素材。

  

金融科技产业增长势头良好

  

《报告》认为,2019年,我国金融科技产业延续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在营收规模、融资金额、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2019年,我国金融科技产业营收规模达到1.44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48.1%;金融科技融资数量达到285笔,占全球的24.4%;金融科技融资额为656亿元,占全球的25%。其中,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主要技术支撑的金融科技领域受关注度比较高,支付业务备受金融机构青睐。同时,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势头依然迅猛。2019年10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中国上榜的独角兽企业达到22家,占全球上榜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总数的39%左右。中国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的总估值为2620亿美元,占全球上榜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近70%。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进入“科班”培养时代。2019年,19所本科院校新增互联网金融专业;上海、香港、深圳等地联合国内外一流大学开展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并设立奖学金,强化金融科技人才发掘培养。

  

可应用于金融的科技探索不断展开

  

《报告》显示,围绕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等,应用于金融的科技探索不断展开,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适用范围不断拓展。大数据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9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8500亿元。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2019年上半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超过49.6亿美元。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占世界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21.67%,排名世界第二;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累计达44.4万件,位居世界第一。互联技术平稳推进。移动互联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2019年,全国共计建成13万个5G基站,全年电信业务收入达1.3万亿元,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8.5%。物联网市场规模稳中有升,2019年超过1.5万亿元。随着5G技术的不断商用,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即将开启。分布式技术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区块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实力持续提升。截至 2019年10月,我国区块链企业约有1000家,其中通过国家网信办两批次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的公司近400家。截至2019年11月27日,我国区块链专利数量达到1894件,远超各国合计专利数量。云计算发展稳步推进。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1290.7亿元,较上年增长34.1%。安全技术不断升级。密码生态系统的制度化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颁布,密码的应用和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生物识别技术稳步发展。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明显扩大,在远程开户、刷脸支付、贷款等业务领域迅速普及。

  

金融科技加速推动传统金融变革

  

《报告》指出,技术创新早已成为金融变革的主线,金融科技加速推动传统金融的变革。一方面,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向好,北银金融科技、工银科技、中银金融科技等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继成立;直销银行主战场发生转移,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民营银行数字化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9年11月末,18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达881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4%,拨备覆盖率为380%;开放银行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逐渐铺开,超过50家银行已经上线或正在建设开放银行业务。

  

另一方面,证券科技发展加速。国内证券公司对信息系统的投入之和超过130亿元,多家券商密集增设首席信息官,证券业正在加紧布局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项技术应用最为普遍,在托管结算、场外市场、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此外,保险行业的变革已经由渠道变革转向运营和服务变革阶段,保险科技加快发展。2019年,行业经营主体较为稳定,行业保费缓慢增长;金融科技在财产险、人身险方面的创新实践日益丰富。

  

金融科技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

  

《报告》认为,金融科技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支付领域的开放加快了金融科技开放的步伐。201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PayPal成为进入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的第一家外资机构;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有较大发展,区块链跨境支付汇款业务稳步开展。数字货币稳步推进。2019年8月,数字货币研究进程加快,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呼之欲出。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广阔。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超过10万亿元,市场渗透率高于20%。大数据风控技术已经成为驱动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混合云计算模式、人工智能在消费金融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应用。投资管理持续创新发展。2019年中国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约为4.6万亿元,按0.2%的管理水平计算,收入规模达到92亿元。智能投研、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智能产品管理等领域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金融科技与风险识别及监管

  

《报告》分析,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风险和监管的深入思考,风险识别、管理与监管是金融科技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存在诸多挑战和风险,包括标准与规范尚需完善、监管面临新挑战、信息安全面临管控风险、人才匮乏,应用场景过于单一、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问题、成本制约云计算平台的规模化发展、数据开放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从监管层面来看,目前我国金融科技监管遵循“一委一行两会”的格局,但中国人民银行统筹监管的职能凸显。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统筹协调监管制度设计,多面着力,在数据治理、金融科技产品标准化、监管沙盒应用等多个方面出台规范性文件。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结合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基础上侧重于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

  

各国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不断探索

  

立足全球视野,探索金融科技理论、政策与实践的比较研究范式。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第四次金融浪潮。《报告》认为,当前的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以需求拉动为代表的中国模式、以技术驱动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制度保障为代表的英国模式三大类别。目前金融科技监管的着眼点与监管动态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技术的安全监管、电子支付监管、金融科技支持政策、监管科技创新、互联网融资监管、开放银行监管、区块链技术的规范与应用、数字加密货币监管、金融科技监管国际合作等。美国、英国、欧盟、新加坡、印度等在允许或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均强调监管,特别是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应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法治保障、发展监管科技等方式防范金融科技风险。从金融科技领域投融资情况来看,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投资势头略弱于2018年,最终以1357亿美元、2693宗交易收官。尽管2019年稍有下降,但仍能凸显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巨大潜力。其中亚太地区的金融科技投资势头于年底出现强劲反弹,最终以第四季度的41亿美元强势收官。2019年,亚太地区金融科技领域投融资总额达128.9亿美元,涉及547宗交易。中国在2019年实现了4.479亿美元的交易额,交易总额占亚太地区总交易额的3.47%。

  

“抗疫”驱动金融科技创新探索

  

《报告》对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进行展望时指出,聚焦金融业在“抗疫”过程中的数字化探索,可以看到既有顺应长期趋势的变革,也有过渡期的不成熟尝试,还有需理性看待、避免夸大的地方。一是“抗疫”促使非接触、零接触金融服务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从金融机构供给和客户需求两端带来深远影响。二是针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突破技术瓶颈,发展数字信贷,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有望降低。三是加强了金融服务供给的多渠道、多视角协同。在疫情的压力下,面向客户的多元服务协同能力也遭受了考验,促使金融机构真正实现转变。四是更加重视B端的金融业务,尤其是基于供应链、贸易链、产业链的产融结合式创新。多数金融机构努力运用大数据和新技术来补齐原有“短板”,并且积极进行平台模式的合作,寻找B端最佳场景。五是全新的风控压力。对于许多线上业务与金融科技积累较少的银行来说,其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而当金融机构试图服务那些数字化程度较低的传统行业时,金融科技也面临“束手束脚”的问题。六是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得到提升。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开发线上产品,而是对金融机构战略管理、经营文化的全面革新,以及内部治理、组织架构、人才能力的再造。七是非融资性服务加快拥抱新技术,包括B端支付服务、风险管理、投资与财富管理等。

  •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