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风口,应该怎么追?

2018-04-16  来源: 搜狐   浏览量:
 这并非一个新现象。2013年之前,金融的是金融,科技的是科技,便属于常态,天经地义。2013年之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业态崛起,互联网与金融、科技与金融的界限才开始模糊。

    本网讯:当前,互金行业内有个趋势愈发明显,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


  其实,这并非一个新现象。2013年之前,金融的是金融,科技的是科技,便属于常态,天经地义。2013年之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业态崛起,互联网与金融、科技与金融的界限才开始模糊。


   边界不清,也就起了冲突。

 

  在余额宝、微信红包、线下扫码等互金拳头产品的体验冲击下,市场一度认为,互联网公司可能更擅长做金融。一个时期内,传统金融机构成了即将“被颠覆”、不知变通的古董,互联网金融机构作为新业态的代表,被寄予“厚望”。


  这个阶段,互金巨头自己也是摩拳擦掌,对于“颠覆者”的身份充满期待,而传统金融巨头,则一边在口头上“质疑”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有效性,一边在行动上积极地转型、备战。


  双方的这种对立情绪,在第三方支付领域表现地尤为明显。在线下支付标准上,传统金融机构曾集体站台云闪付为代表的NFC技术,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则选择了扫码支付模式。


  这场支付模式之争,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监管办法的出台,伴随着央行对扫码付的正式表态,以银行业集体拥抱二维码为标志,神仙打架,终于不了了之。


  而传统金融机构与互金巨头之间的对立情绪,也在不知不觉中消解地无影无踪。双方开始握手言和,甚至把之前的剑拔弩张,衬托出了一种虚无感,好像从未发生过。


  这个拐点的出现,有两个标志性事件。


  一是2017年,BATJS与工农中建交强强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合作、错位竞争,一系列成果相继落地,如百度金融与农业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AB贷、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在流量合作领域的小白卡、苏宁金融与交通银行在风控领域的欺诈风险合作等。


  二是各大巨头相继推出了科技输出解决方案,涵盖了金融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风控、智能运营、流量互通等核心环节,连接的合作伙伴均数以百计。比较有特色的,如蚂蚁金服的金融云解决方案、百度金融基于区块链的ABS解决方案、苏宁金融基于区块链的黑名单共享平台等。


  当互联网金融巨头重申科技定位,并力推科技赋能时,难免给人这样的感觉,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一切似乎回到了2013年之前。


  只是,常识告诉我们,历史进程从来是不可逆的,所有的似曾相识,只能是螺旋式上升。


  2


  机构层面,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更加注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业务层面,科技渗透至业务的每个环节,金融与科技,早已没了界限。


  此时,界定金融与科技的界限,足以上升为一个哲学问题。


  以风控为例,从贷前阶段的客户进件开始,一直到逾期后的催收管理,几乎每个环节都需要科技的参与。这么去看,风控究竟属于金融业务,还是属于科技范畴呢?


  推而广之,若把一家金融机构肢解,除了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员构成外,不外乎是技术、系统和业务三个层面,而这三个层面,均有了科技化的备用选项。


  技术层面,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开始成为行业标配;


  系统层面,把系统放在云端成为可行的选择,微服架构下,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功能的定制化,弹性、高效;


  业务层面,客户引流、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催收等 科技选择一应俱全。


  当金融机构几乎有所的硬件、软件都有了科技化选项时,完全科技化的金融机构是否也可视作科技公司?对金融机构提供全套科技支撑的科技公司,是否也是金融机构呢?


  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做金融机构还是科技公司,更像一种名分上的区别。虽然互联网金融巨头定位为科技公司,但从未远离金融业务;而当金融机构发力金融科技时,唯有把自己活成一家科技公司才能成功。


  站在这个角度看互金巨头与传统银行的强强联合,就不再是金融与科技的联合,更像科技层面的优势互补。


  以苏宁金融与银行机构落地的两个区块链系统看,无论是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还是黑名单共享系统,都是相互合作的产物,谈不上是谁在赋能谁。


  以百度金融与农行的合作成果AB贷看,获客层面,利用百度的用户画像数据激活农行的用户;风控层面,实现互联网行为数据与金融数据的交叉验证、有效互补;渠道层面,则是线上线下融合。似乎也谈不上谁在赋能谁。


  同样,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等与大行的合作过程中,基本都是追求客户、数据、技术、业务层面的互补,而非单方面输出或输入。


  可见,在业务层面,再去区分金融与科技,似乎意义不大。既如此,强调科技属性,自然也就成为互金巨头的一条出路,这条路,并未真正远离金融业务,也不是越来越窄。


  3


  向科技转型,优势并不天然在巨头那里。从产业史的例子看,不乏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的巨头,柯达是常常被提到的那个。


  金融科技的果子就在那里,能否吃得到,资源禀赋很重要,战略决策和实现路径同样重要。


  路有千条,关键要适合自己,以几大巨头的选择来看:


  蚂蚁金服、苏宁金融和京东金融等电商系巨头,在向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一边加强科技投入,同时也在大力拓展业务场景;


  腾讯以微信支付为基石,作为一种行业基础设施,更强调对外连接,工具属性更强;


  百度则一定程度上ALLIN金融科技,更加突出科技属性和AI,试图通过AI赋能金融,探索一条差异化道路。


  站在市场与用户的角度,神仙打架只有一时福利,巨头之间的差异化发展才是长期福音。


  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刚刚起步,市场很大、很深,远未到狭路相逢的时候。此时,适合自己的路,都是坦途,所以,务必要走得很坚定。


  市场上不少机构却还在摇摆不定:


  一些机构把金融科技看作是门面和遮羞布,把正常的业务收入、流量收入都算成了科技收入,自我装点成一家科技公司,精于会计层面的小账,失了战略层面的大账。问题是,踏踏实实做业务,也挺好,并没什么好羞的;


  一些机构把科技当成了口号,需要的时候喊两句,私下里,对金融科技那一套不以为然,吝于投入;


  一些机构则自以为无力投入科技,觉得自己家底小,不能与巨头抗衡。岂不知,当业务与科技融为一体时,科技无处不在,科技投入很小也可以很有效,去做就好了;(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