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内蒙古:从资源依赖到模式突破的创造性

2017-09-18  来源: 内蒙古金融网   浏览量:
“我们的这种模式,也陆续推广开来,包括河北、新疆、甘肃等地,都有在建或合作的光伏项目,前景很好。”说这话的时候,田俊廷望向远处。在那里,65万块蓝色光伏板正闪着亮光,山羊在下乘凉,黄沙之中已露出茵茵甘草,风吹过来,自成一道不一样的亮丽风景线。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风干圪梁的养殖户正在观察獭兔的生长情况


    本网讯:8月盛夏,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早上六点天就大亮了。这时,紧邻库布齐沙漠的风水梁,早起的养殖户们,纷纷提溜着饲料,打开长形尖顶的兔舍门,给一排排铁笼子里的獭兔喂食。 
    在这个极度干旱少雨、原名叫风干圪梁的地方,如今伫立着一栋栋兔舍。   
    “我们为农牧民提供住房、兔舍,再按参考价格定期回收獭兔,和养殖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降低了农牧民的风险。”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告诉记者。 
    该集团收购的獭兔,皮毛用于生产服装,兔肉用于生产有机香肠和各类肉制品,兔血、内脏用于生物制药,兔粪做草腐菌生产双孢菇,甚至连下脚料都可以再用于养貂、狐狸、貉子和狼等等。延长的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经济价值。 
    风水梁的繁荣,也是内蒙古转型的一个缩影。通过科技引领、产业带动、模式创新等手段,无论是传统的农畜业、钢铁行业,还是新兴的IT产业、生态产业,都能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价值。 
    “我们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86万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1.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2017年8月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如是说。
    扭亏83亿元靠什么
    对于传统重工业来说,转型升级任务重大而艰巨。钢铁企业尤甚。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在《2016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和2017年展望》一文中指出,2016年产能过剩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行业恶性竞争依然激烈。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年内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逐渐深入,运行效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凸显出来。”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的国企包钢(集团)公司董事李德刚告诉记者。 
    从2014年起,包钢连续3年亏损,其中2015年亏损更是高达83亿元。 
    改革势在必行。 
    近几年,包钢先后淘汰烧结机、转炉、焦炉等落后设备十余套,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9000吨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近3万吨。2016年8月底,拆除容积1800立方米的2号高炉,压缩炼铁产能133万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全国钢铁行业截至目前拆除的容积最大的高炉。
    与此同时,包钢的眼光也聚焦到内蒙古自治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储量地白云鄂博矿。而稀土加入到钢水中,可使钢的抗腐蚀性、耐磨性、拉拔性提高,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 
    2016年6月,包钢稀土钢板材厂成立,研发的2250mm热连轧生产线,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加密层流冷却和重负荷卷取技术,产品定位主要面向高端汽车板、家电板和高强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包钢充分发挥稀土资源优势,打好‘稀土牌’,实现以稀土为核心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进包钢由‘一钢独大’的传统钢企向稀土新材料企业的转型。”李德刚说。 
    2016年12月投产的高端稀土钢板材冷轧项目,是新体系项目附加值最高的终端产品产线,成为包钢的新亮点。一卷15吨的冷轧稀土钢卷,平均售价66000元,比同规格的热轧钢卷多8000元左右。 
    李德刚告诉本刊记者,2017年上半年,包钢销售量增加最多的为稀土钢冷轧,较去年同期增加45.93万吨。按照今年包钢计划生产1350万吨商品坯材计算,目前冷轧产品占整个包钢产品体系的比例大约在26%左右。 
    随着国内钢铁价格的回暖,2017年上半年包钢盈利4200万元,扭转了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三年内首次实现盈利。 
    “我们将持续推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精稀土原料产品产业,做强稀土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发展稀土终端应用产品产业,逐步打造从原材料到稀土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李德刚说。
     云谷的想象力
     一边是传统重工业转型发展,一边是新产业创新驱动。 
    2017年1月初,李纪恒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分组讨论时指出,建设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是未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点、增长点、亮丽点,“要举全市之力、借全区、全国之力,建好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   
    按照初步规划,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工业收入三年将达2000多亿元,五年达到4000多亿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主任罗青,在2017年8月25日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表示,和林格尔新区正着力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力求以打造“中国云谷”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要战略支撑,形成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装机能力截至目前达到90万台,全区光缆总长度42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890万个,北方大数据中心建设初显规模。”罗青介绍称。 
    内蒙古平均日气温低、气候干燥,且电力充沛,距离北京、天津等地又近,在发展云计算产业方面颇具优势。 
    目前,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浪潮、京东、曙光、搜狗、中国华录、IBM等一批信息服务商都已入驻内蒙古,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通讯等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赤峰等地区陆续建设大型云计算中心。 
    坐落在和林格尔新区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总建筑面积100.6万平方米,具备1.4万个机架、约30万台标准服务器的云计算资源能力,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批内蒙古本地的创业公司也纷纷涌现。 
    2015年12月,内蒙古云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科数据)在和林格尔开发区成立。 
    “我们是新区170多家创业公司之一,当时在这里创业,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也享有税收方面、电价方面的政策补贴,所以发展得很快。”云科数据总经理景伟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云科数据利用行业及跨行业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及分析,通过实时数据流分析和历史相关数据相结合,演算数据算法、建立数据关联关系、形成数据模型。 
    “通过这种方式,云科数据将气象大数据与电力、农业、保险、医疗相结合,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不断拓展潜藏价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景伟告诉本刊记者,云科数据已打造出气象云平台和医疗云平台,并在IT设备回收再利用方面进行创新研发,盈利情况也大超预期。 
    “对于信息产业来说,人才非常重要,也是发展面临的主要痛点之一。新区形成了一个新的创新创业平台,甚至有优秀的人才从一线城市回流到内蒙古,充分说明了这个平台的吸引力。”景伟说。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河两岸风光

     旅游带来新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7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7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46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6.9亿元,增长8.4%,增速最快。 
    信息产业是第三产业的突出代表,而另一个产业,也是近年来内蒙古谋变新经济的亮点:旅游业。其中,黄河有37.5公里流经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别具特色。 
    托克托县县委书记张国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过去,托克托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三产结构不合理。 
    “但托克托县拥有海生不浪文化遗址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南濒黄河,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加之托克托地处‘呼包鄂’腹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工业经济与旅游经济‘两翼齐飞’。”张国平说。
    托克托县已启动建设了黄河旅游小镇、胡服骑射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并设计了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统筹发展休闲度假、观光体验等新型旅游项目,通过“点线面”结合推进全域旅游。 
    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托克托县也下足了功夫:不但扩建了42公里沿黄旅游公路,还配套建设了连接沿黄线的格图营大桥,建成了呼准鄂铁路托克托东站等,为推进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础。 
    张国平向本刊记者透露,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托克托县年接待旅游人数由过去的4万人次,发展到6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0万元,增加到8300万元,初步实现了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旅游业已成为托克托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下一步,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将成为托克托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张国平说。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托克托县还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累计投入35亿元,加强‘三废’治理,推动各行各业绿色发展。”张国平说。 
    近几年来,托克托县生态建设累计投资7.7亿元,实施了沿黄公路、呼大高速等重点道路绿化和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全县绿化总面积达600多万平方米,托克托县也从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蜕变成为呼和浩特市首个自治区级园林县城。

 

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一名技术人员在维护设备


    沙漠里的大生意
 
    托克托县的经济转型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却不能完全复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内蒙古自治区集聚着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是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

    也正因此,内蒙古投入治沙资金不少,历时已逾几十年。

    从2005年兴建风水梁开始,赵永亮就想出了一条依靠治沙致富的路子:一方面种植沙柳稳固沙地,并利用沙柳制作刨花板,另一方面养殖獭兔,围绕生态链作上下游的多种尝试。

    “治沙不用沙,那是大傻瓜!只有利用好沙漠特殊的生态条件,开发出更多的商业价值,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赵永亮告诉本刊记者。

如今的风水梁,还吸引了不少生态移民,其中的3600余家獭兔养殖户,每年能有6万~8万元收入,有的可以超出10万元,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而达拉特旗獭兔的存栏量已经达到了450万只,獭兔产业实现产值达5.6亿元。

    赵永亮介绍说,风水梁的氮气库、服装厂、一期屠宰厂、饲料厂、新型保温材料厂、菌棒厂、食用菌研发中心、獭兔研究院等已投入运营,饲料厂、肥料厂、食品加工厂等各种产业仍在建设中。

    亿利资源集团(以下简称亿利)库布齐生态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美飞也观察到,治沙必须依靠产业带动,才有可能走得长远。

“亿利前20年治沙走的是种草、种树的老路子,其实80%的治沙企业,都是公益性地在做这件事,利润很少。但近10年,靠工业、产业带动,反哺治沙,才形成良性循环。”韩美飞告诉记者。

    亿利的做法是,结合沙漠里尤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从清洁能源开始,形成一套生态开发能源的新模式。

    “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放羊,一举多得。我们已建成并稳定运营310兆瓦光伏治沙发电站。” 内蒙古亿利库布齐生态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俊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亿利在库布齐沙漠近8万亩荒沙地上,拟建设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光热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

    韩美飞介绍说,光伏板可以挡风遮光,收集的雨水还能再利用起来,节约用水90%以上,还能提高植物成活率30%以上,每年可降低蒸发量800毫米,降低风速每秒1.5米。

    该项目用地是租用农牧民未利用的荒沙地,亿利集团还吸收当地农牧民进行放羊、种草、清洗光伏板等工作,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实现了“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等多重目标。

    “我们的这种模式,也陆续推广开来,包括河北、新疆、甘肃等地,都有在建或合作的光伏项目,前景很好。”说这话的时候,田俊廷望向远处。在那里,65万块蓝色光伏板正闪着亮光,山羊在下乘凉,黄沙之中已露出茵茵甘草,风吹过来,自成一道不一样的亮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凤鹰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