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资讯 >> 正文

靶心不散 金融业助力脱贫攻坚决胜战

2019-10-28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量:
6年累积减贫8239万人;年均减贫超1300万人;全国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占全部贫困县的52.4%……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即将告别农村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本网讯:6年累积减贫8239万人;年均减贫超1300万人;全国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占全部贫困县的52.4%……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即将告别农村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2019年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点,《金融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下一步他们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好党中央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积极发挥金融专业优势,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全力以赴助力脱贫攻坚战。


  走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脱贫攻坚战。金融作为脱贫攻坚中一支有生力量,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88.9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41.01万户;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429.13亿元。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机构覆盖率达到96%,全国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为97%。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之后,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多方协力,从顶层制度设计、金融资源投入、定点帮扶脱贫等多角度多层次推进精准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取得明显成效。


  “从金融扶贫基础制度和机制来看,人民银行牵头的多部门间的金融扶贫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持续完善;从金融扶贫重点领域和产品服务来看,金融机构聚焦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基础金融服务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融资结构不断优化;从金融扶贫工作作风来看,金融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有序推进。”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6年来,金融机构下沉工作重心、深入基层,坚持为贫困人口及实体产业建档立卡,精确了解贫困地区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并采取有力措施支持贫困地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针对贫困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金融系统整合银、证、保各方资源,推出“信贷+”“支付+”“保险+”等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全力提高金融扶贫的可获得性。各地结合区域和业务特点,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如四川实施“政担银企户”扶贫模式,甘肃探索农业供应链金融,都有效提高了金融精准扶贫效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少数民族地区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面貌真正发生了深刻改变。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脱贫攻坚每项措施的背后,金融的助力不可忽视。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指出,“要逐一研究细化实化攻坚举措,攻城拔寨,确保完成脱贫任务。”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最后决战阶段,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金融扶贫难度不断加大,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我国贫困人口依然较多,而且大多分布在深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等,而且这些区域往往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受制于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产业发展缺乏优势,而且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另一方面,现有贫困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的失能群体,其金融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同时所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这些群体普遍缺乏金融意识,特别是金融安全意识,不利于商业可持续,而且容易累积风险隐患。”吴琦认为。


  在脱贫攻坚格局和贫困程度分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扶贫工作的重心已经从全面推动向攻坚克难转变。


  “客观地讲,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金融市场发育不全,优质客户优质项目相对较少,部分地区还属于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区,贷款难、服务难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农业银行扶贫开发金融部副总经理孙希晨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将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各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推进、服务创新、政策保障、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切实倾全行之力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以农行为例,截至2019年9月末,该行在深度贫困地区各项贷款余额3913.6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1643.6亿元,增幅72.4%,增速显著高于全行贷款平均水平,有力带动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深入做好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工作,扶贫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也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金融机构要在组织和政策资源上进行专门安排,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群众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度。”董希淼建议。


  脱贫更要防返贫


  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需要继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与绝对贫困决战到底。


  吴琦认为,下一步金融扶贫工作的着力点,一方面要加快构建综合化、差异化、有梯度、有深度的金融制度和产品供给,精准落实金融服务举措;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推进“融资+融智”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协助地方政府优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助力扶贫对象创业就业。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也是主攻方向。在金融扶贫的实践当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产业发展是最有效的帮扶措施,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的一个重要保障。” 农行三农业务总监陈军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越是到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目前还有主要生活在深度贫困地区的1660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人,贫困发生率8.2%,包括“三区三州”在内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落实“三保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多家银行选择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如针对重点扶贫区域,农行先后出台20条产业倾斜支持政策,对定点贫困县出台建立项目预审制,特别是对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以及贵州毕节试验区、川陕革命老区等单独出台了差异化的产业支持政策。探索电商扶贫模式,工行搭建“电商+企业+贫困户”精准扶贫场景,在自有电商平台“融e购”设立扶贫馆,对贫困地区的优质产品进行集中销售,帮助贫困地区的优质商品走出深山。


  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已近在咫尺,但脱贫之后更要防止返贫。“金融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持金融扶贫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持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完善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金融扶贫的广度和深度。”吴琦建议。(稿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宿波)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营业执照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