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群众公共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2021-02-04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浏览量: 本网讯:五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旅游、体育等事业快速发展,全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27.8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加96.1亿元,增长22.3%,各族群众公共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旅游、体育等事业快速发展,全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27.8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加96.1亿元,增长22.3%,各族群众公共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大力强化投入保障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27.8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加96.1亿元,增长22.3%。
内蒙古各级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列入优先保障范围,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全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27.8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加96.1亿元,增长22.3%。其中:文化和旅游支出300亿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支出152.2亿元,体育支出75.6亿元。
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要求,内蒙古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各级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在城乡、区域间均等化。
坚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体场馆建设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内蒙古运用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依法投入公共文体设施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坚持突出草原文化特色,扶持优秀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开展。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专项、乌兰牧骑发展专项、民族艺术发展专项、文艺惠民演出专项等宣传文化专项资金,支持各级文艺团体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加大惠民演出力度。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自治区财政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组织开展财政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后续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突出绩效导向,促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努力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体制机制。
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内蒙古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积极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五年来,内蒙古建设了一大批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内蒙古建成公共图书馆117个、文化馆120个、博物馆178家、美术馆25家、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86个、嘎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12522个,覆盖全区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每万人平均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和群众文化设施面积均居全国前列。
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建设广电光纤网络11万公里、微波线路8776.3公里;盟市级以上频道高清化率达85.7%,远超39%的全国平均水平;累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68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217万户建设任务,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53%,提前一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任务。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1995.96万册,比2015年增加24.18%;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1377.44万,比2015年增加52.89%;国有文艺院团通过举办“人民剧场”“草原文艺天天演”“百团千场下基层”“草原音乐周末”“戏剧展演月”等,累计开展惠民演出6万余场次,观众达4000余万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支持2700个民间文艺团体为群众开展文艺演出11500场次;“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惠及农牧民300多万人。
加快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
■内蒙古体育场地总数量达到5.7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群众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推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呼和浩特、包头、通辽、满洲里等4个城市试点工作和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2个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示范旗(区)活动各具特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推进活动融合,满足群众健身的多样化需求。组织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线上)亲子体育活动、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炫动之夜”展示活动等全民健身赛事等活动,自治区年平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20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达900万余人次。
因地制宜建设健身设施。内蒙古体育场地总数量达到5.7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全区旗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93.3%,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90.8%。
文旅融合快速发展
■内蒙古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四季旅游,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大惠企利民力度。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充分感受内蒙古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内蒙古成功创建满洲里市、康巴什区、二连浩特市3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克什克腾旗、阿尔山市等15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累计创建3A级以上景区113家,其中5A级景区6家;创建105个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聚集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嘎查)单位;打造116条春季游、自驾游、乡村游、红色游、马文化游、研学游等精品线路。
加快发展四季旅游。内蒙古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建设内蒙古冰雪运动中心、牙克石滑雪场等一批冰雪运动场馆场地,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项目,推出冰雪那达慕等冰雪季系列活动。仅2019年冬季,内蒙古自治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740余万人次。
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展精品演艺、文创和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各类文艺团体驻场演出实现常态化。连续两年举办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博览会,推出文创旅游商品5000余款。举办“内蒙古味道”国际蒙餐创意大赛和品牌发展峰会,“内蒙古味道”成为自治区文旅又一特色品牌。推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与东三省体育和旅游部门联合成立“东北区域体育旅游联盟”,举办内蒙古国际马术节、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等特色赛事。
加大惠企利民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支持政策,为文旅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条件,特别是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业恢复发展,制定《关于支持文旅产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减免门票、缓交社保金等10项惠企利民措施,投入1.4亿元支持资金,促进旅游市场全面恢复。预计“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人数达6.58亿人次,比“十二五”增长69%;实现旅游总收入可达17272亿元,增长127%。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啥是寿险?来自西藏高原的一线回答2025-07-11
- 中国人寿通辽分公司积极参与“7.2025-07-09
- 守护“银龄”权益,保险与消保同行2025-07-09
- 平安养老险内蒙古分公司开展“7.2025-07-09
- 台北市中国画学研究会内蒙参访 大2025-07-09
- 【金融收藏】钱币收藏,重在循序渐2017-01-16
-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举行媒体开放日2017-01-18
- 各类银行都蜂拥布局“一站式”出国2017-01-23
- 【金融百科】完全垄断2017-01-26
- 【金融百科】大推动理论201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