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富理财 >> 正文

跨境理财通”启航,湾区投资者你准备就绪了吗?

2021-09-14  来源: 和讯网   浏览量:
跨境理财通”启航,湾区投资者你准备就绪了吗?

本网讯:经过两年多的酝酿,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为大湾区内地及港澳居民个人跨境投资开辟了新的通道。与其他的理财产品相比,“跨境理财通”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跨境投资。南向通下,大湾区内地居民可以购买港澳市场的理财产品;北向通下,港澳居民可以购买内地的理财产品。


二是使用人民币结算作为结算货币,跨境投资不受个人结售汇额度限制。


三是投资者可远程开立港澳账户购买理财产品,便利性大幅提高。


基于以上三点,“跨境理财通”将推动大湾区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度迈上新台阶、实现个人投资理财配置多元化,也必将激活大湾区财富管理业务的“一池春水”。


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办“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启动仪式。


“跨境理财通”业务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和港澳投资者通过区内银行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或理财产品。“跨境理财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


大湾区居民对跨境理财投资的需求日趋迫切,业界也对该业务抱有很大的期望。如今,“跨境理财通”试点启动,为大湾区内地及港澳居民个人跨境投资开辟了新的通道,将进一步便利大湾区居民享受优质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三地居民生活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水平;将进一步为港澳金融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据透露,待银行完成准备工作及报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最快在一个多月后即可正式通过“跨境理财通”进行跨境投资。

01


“跨境理财通”酝酿已久


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居民个人在区内跨境工作生活非常普遍,对跨境理财存在较大需求。一方面,港澳地区个人希望购买内地银行的理财产品,进一步拓宽到内地投资的渠道;另一方面,内地居民希望购买港澳地区的银行投资产品,实现个人资产配置多元化。


关于“跨境理财通”试点有关部门已经酝酿多时。


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


2020年5月,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支持大湾区内地居民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港澳居民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2020年6月,人民银行会同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发布公告,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2021年5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


2021年9月10日,“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同日,粤港澳三地同时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


02


开辟个人跨境投资新渠道


“跨境理财通”是我国继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互认、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服务后又一项金融开放举措,是继股票和债券后,第三类通过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的跨境投资品类。


由于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个人跨境对外投资只能通过QDII、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等实现,且需要在一定额度范围内实现对外配置,渠道和规模较为有限。“跨境理财通”无疑为个人跨境投资开辟了新通道和新选择。


“跨境理财通”投资产品方面,北向通合资格投资产品主要包括“低”至“中”风险的公募理财产品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南向通合资格投资产品主要包括“低”至“中”风险及“非复杂”的基金、债券和存款。


与以往的渠道相比,“跨境理财通”的可投资产品实现了扩容。以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为例,截至2020年末,香港证监会共计认可内地基金50只,中国证监会共计批准香港基金29只。而在“跨境理财通”下,有银行初期准备向客户提供的产品就超过了140种。


投资额度方面,北向通跨境资金净流入额上限和南向通跨境资金净流出额上限均不超过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总额度。目前,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总额度暂定1500亿元人民币;单个投资者投资额度为100万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理财通”将使用人民币作为跨境汇划和结算货币,资金兑换在离岸市场完成,不占用个人年度结售汇5万美元的额度。


以往,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主要在贸易结算领域或机构投资者的金融投资市场领域,针对个人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之前没有个人进行跨境投资理财的渠道和机制,产品较少,境外个人即使有一些人民币也只能购买存款,使用人民币的需求不大、吸引力不够。


而“跨境理财通”的推出,为人民币用于跨境理财投资搭建了场景,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在银行理财领域取得进展,补齐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短板,提升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在国际上的普及程度。同时这也将促进人民币在大湾区内的跨境流动,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03


激活大湾区财富管理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面积仅占我国总面积的1%,人口占比5%,但却创造了全国12%的GDP,是全球财富最集中、最富裕的城市群之一。


随着区内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富持续增长,大湾区9大城市高净值人群数目庞大,居民对财富管理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有数据显示,广东省拥有600万元人民币、1000万元人民币及1亿元人民币资产的高净值家庭分别为69.2万户、29.1万户及1.69万户。庞大的富裕人群为区内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资管业务需求。


“跨境理财通”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和更加便利的投资渠道,也将为大湾区内财富管理市场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契机,激发海内外金融机构发展区内资管业务、拓展跨境理财市场。对于这一点,中外资银行都趋之若鹜、跃跃欲试。


例如,当前境内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更多布局在内地市场,距离满足境内客户日趋强烈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尚有一定距离。而“跨境理财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跨境投资通道。


可以说,这对于银行而言既是重大机遇,也是对银行现有财富管理体系一个极其重要的补充。“跨境理财通”将向大湾区个人投资者打开一条新的跨境投资渠道,为存款和理财市场引入万亿元人民币规模资金“活水”。


香港同样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作为亚洲最大的私人财富管理中心,截至2020年底,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已达到34.93万亿元港币,规模位居世界第四,仅低于瑞士、英国美国。受惠于内地财富的快速累积以及高净值人士投资海外的需求增加, 2016-2019年,香港地区的资产与财富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6.3%。


“跨境理财通”的落地,对香港市场而言,意味着在港银行的潜在客群规模将由700万人大幅增加至7000万人。据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庞华毅预计,随着“跨境理财通”的开通,星展未来三年或将会有1/4的香港丰盛理财客户来自于大湾区。


这将为香港带来更多的内地客源和业务,进一步推动香港财富管理市场扩容发展,并由此扩大香港财富管理中心的辐射范围,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在香港展业,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04


境内外金融机构“摩拳擦掌”


随着“跨境理财通”业务开闸进入倒计时,大湾区内不少内外资银行早已摩拳擦掌,相关系统、产品、投资者保护工作等全面准备就绪,静待“起跑”。


工商银行已组织粤深港澳机构提前准备制度规程、系统研发、产品设计、风险防控、投资者保护等工作。工行“跨境理财通”业务将严格遵循政策要求,按照“专户管理、资金闭环、用途可控、手续便捷”思路,整合集团经营优势,支持大湾区居民通过工行湾区机构一体化服务,实现客户双向跨境购买金融理财产品。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中银香港分行和澳门分行共同推进“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在系统搭建、产品销售、人员培训、跨境服务对接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已全面准备就绪,大湾区各市机构已做好跨境金融中心和跨境特色网点布局,并配置专业的跨境经理队伍。


渣打银行在“跨境理财通”的服务流程、系统研发、投资者权益保护、内部制度等方面的筹备工作已接近完成。据悉,渣打银行计划先推出中低风险产品,以“跨境理财通”的“北向通”为例,初期该行会有超过20只基金进入“跨境理财通”渠道销售。


建设银行积极对线下线上“跨境理财通”签约交易流程进行创新突破。支持港澳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进行理财通签约、投资户开立、账户自动绑定;支持内地客户通过内地建行网点进行“南向通”代理见证开户签约;支持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进行理财通汇款、产品购买赎回、查询等操作。


恒生银行(中国)针对“跨境理财通”已经准备就绪,包括建立和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强化产品选择和市场分析,预计在“跨境理财通”开通初期可为南向通客户提供超过140种涵盖不同资产及市场的基金、债券、港币及外币存款产品以供选择。


“跨境理财通”启航,意味着除了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等现有开放渠道之外,一条新的双向开放渠道打通。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跨境理财通”将金融开放进一步延伸到市场规模更大、客户覆盖面更广的银行理财领域,也彰显出中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姿态和方向。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