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消费金融 >> 正文

场景化消费金融成为金融实体“香饽饽”

2018-05-17  来源: 北京晨报网   浏览量:
近日,有消息称国内知名手机厂商OPPO正在组建金融事业部,准备进军消费金融领域。虽然之后OPPO方否决了此消息,但是结合手机行业(小米及小米金融)

  本网讯:近日,有消息称国内知名手机厂商OPPO正在组建金融事业部,准备进军消费金融领域。虽然之后OPPO方否决了此消息,但是结合手机行业(小米及小米金融)、消费金融(捷信等)行业的近期动向可以看出,以往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直接进军消费金融市场,并随之落地一系列商业模式及产品模式的“风向”,或将就此反转。换言之,原本“金融机构-产品分期-实体产业”的既有业务模式的发起者,将会逐渐趋向于实体企业本身。从被动合作到主动出击,消费金融在场景化、综合化、流程化上的诸多潜力,成为了金融业和实体产业共同聚焦的对象。


  场景叠加,产融结合的地基


  消费金融和场景的共生关系,一开始就存在于行业自身。


  部分行业人士认为,从简单的分期业务(迎合场景),到校园分期、小农普惠等分期业务(制造场景),消费金融在场景构建的过程中,更多沿袭着从产品构建到线下/线上资源转化的经典路径。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消费金融虽然能够完全缝合线上/线下的区隔,但是在实际转化的过程中,线下场景的转化率仍然高于线上,也即是现实场景的推动力要强于制造场景的想象力。


  “这同样也是一次消费/理念的更迭,消费金融和普通C端用户的结合是天然的,在业务推进的过程中,场景的连接和叠加,才能让消费金融发挥足够大的优势。微观上看,具体的业务模型能够完全攥在企业方手中,宏观上看,产融结合的一大基本特点,就是金融机构和实体产业需要在共同的场景中完成业务同质化对接。”海象金服一位业务负责人如此表示。


  另外,场景叠加的前提,是各场景形成统一化的用户行为。以3C业务为例,手机售卖/分期业务的线上线下如何统一化,将决定金融产品/模式的具体形态。部分行业人士认为,如果线下更加贴近消费者具体使用行为的源头,那么线下场景的意义目前难以被线上取代,除非线上完成了和线下几乎同质化的场景应用逻辑,某种程度上,这是产品-体验-品控-渠道-物流多方聚合的新型场景形态(线上)。


  对于此,如今很多金融机构面对消费金融业务是,基本的做法是“嫁接”,以资金介入的方式盘活多方供应商资源,完成线上行为和场景模式的构建。“这样做,其实是一种简单化的场景叠加,而未来的消费金融领域,叠加之后的新型场景不仅要覆盖用户行为,本质上要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运作,只要中间存在较大的分野,那么无论对于实业方还是金融机构方,都将面临场景看似融合实则撕裂的本质问题。”海象金服表示。


  围绕用户,孕育有机多元的消费金融业务


  正因为场景的生成“母体”趋向于实体产业一方,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何如今很多实体产业在蠢蠢欲动,意图吃下消费金融这块蛋糕。另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将超过12万亿元,是一个完全的蓝海。


  “实业方控制着商品的最终形态,应用场景和基本的用户行为逻辑,所以在线下业务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的渠道和脉络,用以跟上金融业务,或者引导用户进行金融(分期等)业务的开展。只不过,传统实体企业在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过于倾向实体商品和渠道购买一隅,而对于金融产品属性的理解不深,生产出的消费金融产品,往往是实体售卖的接续,并不能真正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精准的金融服务。”海象金服分析认为。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渗透,实体企业之间的经营边界已被打破,资源流动和场景孕育更加快速、多变,彼此合作的意愿也在逐步增强。这对于消费金融市场而言是一极大利好。“市场的多元化放开,无论是实业方还是金融机构方都获得了足够的场景想象能力。但消费金融全面优化的核心只有一个,即围绕用户设置足够到位的金融服务。消费金融的发起方,如果是实业端,重视的是产品售卖过程中金融属性的附着与催化,让消费者在线上也能对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拥有足够的自信;而金融机构端,则是在效率先行的同时,击破消费者-供货方-物流方等产业链条上所有的金融痛点,毕竟只有孕育了有机、多元化产业链形态的金融服务,无论处于前端的消费金融,还是处于后端的供应链金融,均能一荣俱荣。”海象金服业务负责人表示。(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