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高层声音 >> 正文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2024-07-18  来源: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内蒙古发展、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2023年6月第四次到内蒙古考察,再次为内蒙古发展把脉定向、鼓劲加油,全区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本网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内蒙古发展、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2023年6月第四次到内蒙古考察,再次为内蒙古发展把脉定向、鼓劲加油,全区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一年来,内蒙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开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赋能增效,坚定不移办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加紧重塑再造产业结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引导全区上下勇担当、树形象、求实效,朝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推动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游”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有形有感有效贯彻落实

  自治区党委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出台《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制定28条具体举措,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来展开。

  构建了职责明晰、推进有序的工作机制。赋予各级党委办公厅(室)负责各项工作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职责,赋予各级党委统战部门负责民族工作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职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前置审核条件,建立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重大资金和项目安排等贯彻工作主线的审核、评估、清理机制,切实把这项“头脑里”的工作落到各级的“手头上”。目前,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正在将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列入法定职责,各类行业规章、村规民约、市民公约也在陆续增写贯彻工作主线的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内化为各族干部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形成了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研究阐释体系。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工程,评选命名11家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内蒙古卷》,编写《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蓝皮书(2023)》,充分挖掘和展现自古以来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史实。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理念和元素充分体现到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推出了“黄河魂”“长城长”“循迹西口”“遇见‘河套人’”“青城文脉”等一批具有内蒙古地域特色、彰显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文化宣传产品,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可感可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开设“石榴籽育人小课堂”,在媒体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花开”“家园”等专栏,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设立专门课程、举办专题培训班,生动鲜活地宣传阐释“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五观”等理念和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正在像空气和阳光一样无处不在地浸润着各族干部群众心灵。

  唱响了多元一体、特质鲜明的北疆文化。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引,系统集成内蒙古大地上的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文化形态,熔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等时代要求,全力建设北疆文化,织紧扎牢各族干部群众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去年以来,成立了北疆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了北疆文艺论坛和《北疆印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文物展》,推出了《绿色长城》《乌兰牧骑走边关》和《歌从草原来》《千秋昭君塞上情》等一批文化艺术作品,开展“长城与黄河在内蒙古五次拥抱”系列报道,通过全方位展现北疆大地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演进历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解和认知。目前,正在建设北疆文化研究基地,组织编纂《北疆文库》,编印《守望相助—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蒙古马精神研究》等系列书籍,加快构建系统的北疆文化史料体系、学术体系,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内蒙古力量。

  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取得可喜成绩

  2023年7月,自治区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出台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6个促进条例,制定《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提出在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兴边稳边固边、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弘扬新风正气等7个方面作模范的目标任务,年底又部署实施了政策落地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温暖工程、诚信建设工程、科技“突围”工程、自贸区创建工程等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的“六个工程”。两件大事纵深推进,各个领域结出硕果。

  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以打主力的担当、打先锋的气势全面打响“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设立防沙治沙基金,2023年造林556万亩、种草1817万亩、防沙治沙950万亩,2024年计划治理沙化土地1500万亩以上,力争用1-2年把任务量较少的旗县全部治理完,到2030年如期完成9704万亩的治沙任务。一体推进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开发,以“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等立体化发展模式促进增绿、增能、增收多赢,预计年内通过建设2727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治理沙化土地230万亩。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与宁夏、山西、陕西建立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成全国首个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拦沙换水”试点工程,2023年全区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大气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均优于国家考核目标,“一湾碧水映晚霞”“风吹草绿遍地花”的美景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方面,统筹做好守边护边、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工作,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积极构建新型护边体系,“数字边防”“智慧边防”建设扎实推进,边境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2023年各级代办各类信访事项、民生事项2.9万多件,办结率90%以上,群众满意率99.04%。深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成立矿山安全监管局,调整设立危化品安全监管局,出台135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举措,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交叉互检,2023年全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2.8%、12.9%,2024年前5个月分别下降41.3%、32.5%。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新能源,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放大新旧能源的总量优势和组合优势,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23年产煤12.2亿吨、保供9.45亿吨,电力总装机突破2亿千瓦,发电7566亿度、外送3065亿度,保障了29个省份能源需求。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的省区,其中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404万千瓦,今年底新能源装机将达1.35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新型储能规模将达1000万千瓦。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新引进稀土企业30家,开工建设永磁电机产业园,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及应用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磁材产能、稀土产品交易量分别占全国的30%和40%以上,2023年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21%。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着力破解“地、水、种和粮、肉、奶”瓶颈制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深度节水,加快推进种业、奶业、草业振兴,2023年粮食产量达791.6亿斤、增产11.5亿斤,外调500亿斤以上;肉类、牛奶产量分别达到57亿斤和158.5亿斤,均创历史新高,名优特新农畜产品总数居全国首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庭院经济,组织开展“百乡千村万院”行动,新创建奶业、马铃薯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1.5万粒太空马铃薯种子试验种植,全国首个乳业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开市运营,伊利、蒙牛营业收入分列全球乳企第5位和第8位。

  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方面,引导各级切实增强开放发展的意识,全力打造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2023年,对内开放迈出新步伐,与北京市建立全方位协作机制,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的合作不断深化,引进到位资金增长40.2%;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全区口岸货运量超过1亿吨、刷新全国陆路沿边口岸纪录,到发中欧班列429列、增长73.7%,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18.9%,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8倍。满洲里口岸中俄团体旅游签证互免、二连浩特等5个口岸8座以下小型车辆通关全面恢复,边民互市贸易蓬勃发展。积极申建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重点口岸打造、开放平台能级提升、腹地园区建设、中欧班列提质扩容推出一批改革和开放举措。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方面,着眼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更好展现内蒙古的担当与作为,在全力完成“五大任务”的同时,统筹做好党的建设、民主法治、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努力把“模范自治区”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延伸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开展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入人心,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成为北疆大地的最强音。着力激发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推行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投身“三北”工程攻坚战、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有事情一起做,有困难一起扛,发展成果一起共享”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各族群众关心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与北京市358所学校、276家医院建立结对关系,北大肿瘤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等投入运营,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心、站)7000多个。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考国家统编教材科目首次实行“一张卷”。部署实施温暖工程,开工建设880个供热改造项目,下决心彻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暖问题,同步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边境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加快改善,2023年20个边境旗市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加近100亿元。着眼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诚信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和重点民营企业党委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内蒙古,聚商气、拢人气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同时,全力抓好《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和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北”工程攻坚战等重大国家战略以及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型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支持政策落地,切实把政策红利变为现实生产力。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人均突破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24年前5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稳中优进的良好态势。

  调结构转观念改作风的成效逐步显现

  针对长期累积形成的与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宜的结构、观念、作风问题,引导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标先进找差距,下大气力破难题,全区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明显转变,正在步入发展重质效、干事勇争先、工作尚实干的良性循环。

  产业“四多四少”状况加快扭转。着眼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瞄准“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全链条推进煤炭、农牧等传统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做大做强现代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非煤产业增长12.1%、高于煤炭产业10.7个百分点,税收增长28.5%、占全口径税收比重57.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大力推进科技“突围”工程,瞄准内蒙古有资源有优势、有希望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领域集中发力,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项目,启动建设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和林格尔新区国家“东数西算”数据中心集群、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等项目陆续落地投产,未来产业加快起步成势。

  陈旧思想观念束缚进一步破除。组织开展“扬优势、找差距、促发展”学习研讨,引导全区上下坚决做到“七个摒弃”,加紧和“我不如人”的观念说再见,树立创一流、当标兵的雄心壮志,大抓发展、加快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打破“过去就是这么干的”“没有成方不敢开药”等观念做法,推动各级强化“改错就是改革”“理顺和健全体制机制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围绕优化经济布局、防沙治沙、节约用水、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与央企合作等部署58项体制机制创新任务,一大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加快解决。着力改变“看眼前不看长远”“重生产轻经营”等思维观念,引领各级强化“节约就是增长、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意识,全面加强能、水、粮、地、矿、材等各领域节约,持续深化“五个大起底”行动,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锁定城镇开发边界、城市绿化经费数额,2023年全区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4.75万亩、完成22亿元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交易,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解决河套灌区“大水漫灌”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灌区秋浇水量较常年减少45%。

  广大党员干部以“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制定出台深化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20条措施,开展“提标、提速、提效”专项行动,推动各级以“有解思维”“优解思维”主动解题克难,工作中的“慢、粗、虚”等现象逐步改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发布重点事项清单,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线”改革,白天“不打烊”、周末“不断档”,各级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效率大幅提升。强化市场思维和精算意识,与时俱进优化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深入推进土地指标和碳汇指标交易,就地取材降低防沙治沙成本,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切实让每一份资源和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最大效益。统筹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三项工作,上下联动、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地加强纪律建设、根治作风顽疾,努力实现1+1+1>3的效果。自治区本级清理台账近3/4、开到旗县的会议减少近1/2,苏木乡镇职能职责由373项优化到148项,通过建设“根数据库”和“一表通”应用平台解决基层填表多等问题,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树立“一切拿结果说话、用实效评价”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正向激励12条措施和容错纠错8条意见,连续两年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表彰,见人见事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推动各级大兴调查研究,多思考问题、多研究问题,以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干工作,只争朝夕往前赶、马不停蹄抓落实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关怀至深、期望至重。我们一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把内蒙古的事情办得更好,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以实干实绩向总书记和党中央交上一份优异答卷。

(稿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张旻)

1719542233416375.png

1700616010110161.png

1712559714102209.png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