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高层声音 >> 正文

肖钢:数字金融现存的三点问题与发展的三点期待

2020-10-16  来源: 内蒙古金融网   浏览量:
2020年10月15日,作为“ICT中国·2020 高层论坛”论坛之一的“2020年国际金融科技圆桌论坛”在京召开。

本网讯:2020年10月15日,作为“ICT中国·2020 高层论坛”论坛之一的“2020年国际金融科技圆桌论坛”在京召开,本论坛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主办,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支持。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分享了数字金融在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上的一些应用与效果。


肖钢说,数字金融或者金融科技有三个主要的特点,一是数字化,二是场景化,三是全球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目标,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数字金融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开发了数字金融系统,提供无接触贷款服务。一些没有网点的互联网银行也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来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特别是通过线上触达、大数据风控和人工智能,实现了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开创了中国独有的模式。


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了35万亿,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每一户贷款的金额低于1000万以下,截至今年8月规模也达到了13.9万亿。这将近14万亿相当多一部分是国有金融机构的通过数字金融发发放,互联网银行自2015年以来也累计服务了4600多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肖钢认为,中国的市场主体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中央提出要保市场主体,而非保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非常重要。中国市场主体有两类,其一是需要到工商部门登记的,通常叫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数量约有一个亿,北京每天有250家小型科技企业诞生,全国每一天有2.8万家企业诞生。其二是不在工商管理登记范围内但实际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返乡农民工等,这也是市场主体,是个体企业的经营者,数量也有几千万。


在互联网银行服务的46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中,约有80%属于“白户”,从来没有接受过银行贷款服务,这是很重要的特点。另一个特点是77%的借款人,经营主体雇工人数在5人以下。


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餐饮业、住宿、旅游、零售等现金流需求量比较大的服务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营收失利,但还要承担一些固定成本,如果没有无接触贷款、小额贷款的支持,他们很多都要倒闭。在疫情冲击下,80%的小微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70%的企业表示只要能够获得一点点融资,它的持续经营就没有问题。所以,这种无接触贷款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特别是7×24小时不间断,通过手机提供服务。同时这些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纾困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融机构得以快速发放贷款的原因,很重要的核心是风控理念和对大数据的应用,他们运用大数法则,靠风险分散、注重社交行为等非结构化数据,专注小额和控制每个客户的风险敞口。


肖钢强调,也不用过于迷信大数据风控,虽然效果显著但也有其局限性。不同银行的数据收集维度、数据积累周期不同,导致在应用于风控的时候显得不是那么有效。如果数据量足够大确实可以弥补在客户信贷周期上的短板,但还是没有经过长期的检验。


大数据风控是帮助金融机构来识别风险的,并不能提高客户的还款能力,不要以为有大数据风控便可解决客户违约的风险。大数据风控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客户的质量与能力,故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拨通依旧很大,也是长期痛点,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需要多方面措施,并非数字金融一家之功。


肖钢表示,目前数字金融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努力。


一是外部征信制度还不完善,小微企业风险定价当中存在数据割裂。各个金融机构采集的数据量都不一样,特别是政府部门的数据也没有打通,互联网生态的场景还没有完全覆盖到小微企业。所以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然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支持。


二是互联网银行的补充资本也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三是互联网银行不断地开物理网点,不允许做在线开立小微企业和个人全功能账户、银行基本功能受限。


问题之外,肖钢也提出了对数字金融发展的期待,也应该进一步采取扶持的措施。


一是政企数据更加开放和融合,让数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是开展远程开立一类银行帐户的试点,技术的发展让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三是帮助数字金融机构补充资本,开拓资本补充多元化的渠道,同时应该对专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机构给予精准定向的支持。(稿源:零壹财经  责任编辑:宿波)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