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高层声音 >> 正文

李晓鹏:提升金融服务直达性 增强实体企业获得感

2020-10-13  来源: 内蒙古金融网   浏览量: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编者按: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为充分挖掘并阐释金融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创新提效展业的责任担当,人民网金融频道《对话》栏目推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系列报道,采访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建言献策。


本网讯:“银行要回归本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实体经济增加资金供给、优化信贷投向、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直达性’。”近日,光大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作为金融国家队,光大银行充分履行责任担当,积极优化融资服务,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把“增量、降本、便利”的实招硬招落实到千千万万制造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让他们体会到更多的普惠金融获得感。


在李晓鹏看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光大银行紧扣“六稳”“六保”任务,充分利用我国体制机制好、市场潜力大、储蓄资源多、国际合作广等有利条件,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当中的核心作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服务好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促进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打造阳光金融供应链,推动资金直达实体经济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


李晓鹏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光大银行仅用一周时间,就通过“阳光供应链云平台”向河南某建筑企业上游70余户供应商融资8000余万元。


李晓鹏提到的“阳光供应链云平台”,是光大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平台涵盖了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线上化保函、快速接入层四大功能模块。


在李晓鹏看来,发展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支持核心企业,而且有利于拓展全产业链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提高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银行灵活运用保理、保兑仓、国内证等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实现信用增信,能够让信贷活水滋润整个产业链,助力众多企业协同发展。”李晓鹏说。


在一系列扶持政策下,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1.32%,高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3.6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7.6个百分点,实现了制造业贷款尤其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增速“双增长”。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推进,为我们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新的机遇。”李晓鹏说,光大银行要抓住难得的“机会窗口”,在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普惠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

稳企业保就业是银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要提高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


光大银行“阳光e粮贷”累计投放突破380亿元、服务购粮企业1700多户;“阳光e微贷”、“阳光e抵贷”优化升级,业务审批时间大幅缩短;“阳光e餐贷”信用类产品快速推出,为86家餐饮企业授信3.45亿元……


窥一斑可见全豹。一连串数字背后,只是光大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光大银行先后推出‘六大举措’‘五大礼包’‘二十条工作方案’等普惠金融政策,实施专项额度、减费让利、展期续贷、尽职免责等举措,落实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推广‘线上零接触’服务,以敢贷、愿贷、能贷的实际行动,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李晓鹏说。


谈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李晓鹏介绍说,光大银行2018年即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四个一视同仁”指导原则和“三个提倡”工作措施。


“四个一视同仁”,即:信贷政策上一视同仁,不提高准入门槛;服务效率上一视同仁,不优柔寡断;激励约束上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产品创新上一视同仁,不左顾右盼。“三个提倡”,是提倡主动解决困难、提倡主动回应热点、提倡主动上门服务。


“通过加大对头部民营经济信贷支持,充分释放他们作为产业链核心的带动作用,将优质金融活水引入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上下游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满足他们‘短、频、急’的融资需求,让民营企业享受到更优惠、更实惠的普惠待遇和阳光服务。”李晓鹏表示。


截至2020年6月末,光大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788.3亿元,比年初增加234.34亿元,增长15.0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4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授信余额1.14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7%,高于全行对公授信平均增速。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光大银行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场景运用等手段,研发普惠贷款分层审批系统;开展‘北极星计划’分布式架构,为普惠金融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供应链金融科技运用,打造‘物流全程通’服务模式,依托线上真实交易场景,缓解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李晓鹏说。


增强忧患意识,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以稳健运行为前提。平衡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必答题”。


“疫情冲击,没有动摇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面对疫情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新的风险和挑战。”李晓鹏说。


数据显示,光大银行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化解处置力度,2018年初至2020年6月末,累计处置不良贷款983亿元。同时,严格控制增量风险,2018年以来新增对公贷款的不良率只有0.08%,远好于历史平均水平。“依法治贷、从严治贷、铁腕治贷”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当前,光大银行主要风险指标稳中向好,2020年6月末的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分别较2017年末下降4BP、78BP、24BP。”李晓鹏说。


李晓鹏表示,“在下一阶段的工作当中,光大银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科学分析形势,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困难、风险和挑战,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同时,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一起克服发展中的困难,破解前进中的问题,摆脱成长中的烦恼,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系列报道

交行董事长任德奇:落实纾困惠企政策 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国开行董事长赵欢:加大逆周期调节 助推形成新发展格局


中国长城资产董事长沈晓明:筑牢金融防火墙 强化救助服务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重修金融“水利工程” 涵养宜业“雨林生态”


附:人民网专访光大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文字实录


人民网: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您如何看待,当前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共性需求,有哪些新特点?银行机构在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中,有怎样的探索和实践?在这方面,光大银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晓鹏: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随着有序复工复产,经济复苏明显加快,各类市场主体正常经营发展的融资刚性需求日益增长,对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质效提出更高要求。银行机构要落实“六稳”任务、做好“六保”工作,聚焦为实体经济增加有效资金供给、优化信贷投向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把资金运用到急需的实体经济上。特别是要把让利实惠落到企业主体,让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切实体会到融资获得感的提升,促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光大银行作为金融“国家队”的一员,积极围绕“增量、降本、便利”的总体要求,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对接,并取得一定成效。“增量”提质方面,截至6月末,我行普惠贷款余额1788亿元,增速15.0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7.47个百分点,新投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压降到5%以内,较上年下降87BP,阶段性完成普惠金融“两增两控”监管指标。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1.32%,增速高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3.63%,比去年同期高出17.6个百分点,实现制造业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和增速双增长,同比增速创下光大银行近年来的新高。民营企业授信余额达1.14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7%,高于全行对公授信平均增速。“降本”让利方面,今年1-6月,我行新发放人民币对公贷款利率5.02%,较上年下降37BP,有效减轻了企业经营成本。“便利”增效方面,简政放权,下放额度管理、贷款定价、前置准入审批等权限给分行,加快线上化产品创新,提供线上线下立体化、便利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我行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加强普惠金融和扶贫支持力度,立足政治站位、战略方位和职责定位,推行“一把手”工程,制定54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落实措施,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客户出台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领域帮扶,在我行购精彩商城精心推出“爱心助农”专区,大力推广扶贫县特色农产品销售。二是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将支持制造业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刚性任务,全行上下全面动员对接制造业企业金融需求,通过简政放权、开辟绿色通道、给予考核激励等政策措施加快制造业贷款项目投放落地。三是一视同仁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总分行各级领导主动带队上门解决需求,不断增强对头部民企信贷支持,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通过充分释放核心企业产业链动能,将优质金融活水引入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带动上下游民营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满足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四是推进两新一重助力经济企稳升级,紧跟国家重大政策导向,全力支持两新一重行业融资需求。快速制定下发了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营销指引,明确经营机构工作目标,督导分行积极对接政府部门,获取项目清单,加强两新一重项目储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银行业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与挑战。银行机构要积极转服务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提升对实体经济领域的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您如何看待,金融在支持制造业尤其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怎样提升资金的使用效能?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上,如何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光大银行在实践中,有哪些探索和经验?


李晓鹏: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工业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一是工业化发展需要传统制造业贡献力量;二是制造业在应对冲击中具有特殊的“稳定器”作用;三是制造业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光大银行将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行上下全面动员,掀起支持制造业金融需求的热潮,通过“四强四精”有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资金使用效能:一是强化制度保障,精心提供政策措施,在年度信贷投资政策中,明确要求全行在授信业务中加大对5G、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并制定制造业客户白名单,配套给予绿色通道和资金成本优惠;二是强化过程管理,精细推动贷款投放,加强制造业贷款项目储备管理,逐户梳理先进制造业客户的投放需求,滚动更新投放进展;三是加强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提升服务质效,制定下发了电子、新基建、中医药、钢铁等十六个行业服务指引,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状态和金融需求,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四是强化考核引导,精进激励保障,加大制造业贷款考核占比,引导做好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同时对经办人员按照尽职免责的原则,充分调动积极性。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有利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持续深入推进,为制造业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新的机遇。金融机构应抓住本次“机会窗口”,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采取务实举措,积极促进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光大银行紧跟国家战略,致力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明确“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愿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复工复产。


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光大银行持续强化交易银行产品创新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向客户提供集支付、结算、融资、融信及投资组合等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综合性金融服务,对客户的资产、负债及流动性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管理,助力制造业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取长补短,利用核心企业信用增级,提升产业链价值,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使资金有效注入供应链系统中,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和整体竞争能力,对于激活供应链运转,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重点帮助制造业企业解决信贷资金使用,资金流动管理中的各种“瓶颈”问题,实现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同时提升企业在物流和信息流方面的管理能力,帮助提升供应链上下游整体价值,推动供应链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产业链复工复产,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通过授信支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让产业链上中小企业树立复工复产的信心,形成抱团效应。灵活运用1 N保理、保兑仓、国内证等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龙头企业信用增信,让信贷活水滋润产业链上中小企业。


光大银行将对核心企业的直接融资、核心企业的信用,有效传导转化为对上游、下游链条企业的融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上的核心优势,可以使其获得更优价格及付款条件。核心企业的良好的信誉又能助力供应商、经销商获得银行资金支持,进而强化产业链支持,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另外,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信不高等原因,往往面临融资约束困境。“核心企业 优质产业链 银行”的全流程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且具有数据交互快捷、准确,融资申请审批简单,有效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提高效率等特点,拓宽了中小微企业财富管理与价值增值的新路径。


光大银行实践和探索:光大银行打造的阳光供应链云平台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全流程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服务了产业链上长尾客户,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云平台实现了供应商注册、申请、审批及融资的全流程在线服务,投产一年来,服务客户1687户,共计转让发票约5万笔,转让金额约84亿元。疫情期间,通过阳光供应链云平台,我行仅用一周时间即完成了河南某建筑行业客户上游供应商70余户供应商的注册、申请、审批及融资,投放金额合计8000余万元,笔均融资金额不到150万,不仅高效便利,还有效减少了人群聚集和疫情传播风险。


为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帮助实现客户财富管理,光大银行对阳光供应链云平台进行了全新优化升级。升级后的阳光供应链云平台涵盖了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线上化保函、快速接入层四大功能模块,企业可以云上一站式享受个性化、定制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人民网:民营和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大银行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方面的情况如何?在支持普惠小微方面有什么特点和特色?


李晓鹏: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是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小微企业的重要途径,是光大银行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我们将发展普惠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特别是疫情以来,光大银行以“增量、降本、便利”为主题,先后推出“六大举措”“五大礼包”“二十条工作方案”等普惠金融政策,实施专项额度、减费让利、展期续贷、尽职免责等优惠政策,落实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提升线上“零接触”客户体验,以敢贷、愿贷、能贷的经营氛围,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截至6月末,普惠贷款余额1788.30亿元,较年初增加234.34亿元,增速15.0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47个百分点,取得近三年最好半年成绩。


牢记使命,践行责任。光大银行秉承“敏捷、生态、科技”理念,在发展中寻找机遇,在变化中放眼未来,淌出一条条光大特色普惠金融服务路径。


服务网络方面,坚持“专业部门、专营机构、专家审批”,“做实普惠金融事业部、做亮阳光普惠品牌、做优科技系统、做严风控机制、做好队伍建设”,鼓励各级机构放开手脚深耕普惠金融沃土,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经过多年深耕细作和不断探索,在董事会、总分行分别设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通过顶层设计夯实管理基础;在39家分行设立了普惠金融部,重在抓好政策落地和业务推广;在27家分行设立信贷工厂,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实行产品标准化、业务流水化、流程一体化、操作集中化,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上“短小频急”难题。


业务创新方面,着力开发无抵押担保、无接触、无存贷挂钩产品,推进柔性化、智能化、平台化建设。依据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交易场景,我们形成核心企业、交易平台、政府采购等模式,带动产业链畅通经济循环,8月末落地生态链111个,累计服务5500多户、投放超500亿元。“阳光e粮贷”规模再创新高,累计服务购粮企业1700多户,投放突破380亿元;“阳光政采贷”“阳光e钢贷”等新品崭露头角,迅速形成规模效应。优化升级线上产品“阳光e微贷”“阳光e抵贷”,大幅缩短业务审批时间,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新融资体验。联合美团点评推出信用类产品“阳光e餐贷”,为86家餐饮企业授信3.45亿元。


科技支撑方面,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最亮底色。一是持续优化阳光普惠云系统,推进阳光普惠智能运营平台、普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建设,打造在线化普惠业务、智能化风控模型,通过丰富的云端服务,不断提升业务触达、在线服务和客户体验效果。二是加快基础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场景运用等手段,研发普惠贷款分层审批系统,探索智能化获客、审批、风控全新路径。三是加快供应链金融科技运用,与中征平台展开全方位合作,同近百户核心企业开展上游供应商客群服务;与国家电网、顺风物流、青岛海尔、普天太力等重点平台加深合作,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服务。


人民网: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您认为,银行机构在拥抱科技创新上,在哪些领域的探索成效会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在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助力实体经济方面,光大银行有哪些举措?


李晓鹏:通过金融科技提升银行数字化服务水平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光大银行依托“123 N”数字银行发展体系,以“BTG”(业务发展赋能、科技基础建设、科技治理优化)能力建设为抓手,积极研究和探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生物识别、区块链、分布式技术以及5G等前沿科技在银行应用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在大幅提升光大银行客户服务、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赋能光大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同时,为银行业应用这些创新科技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和尝试。


云计算方面: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光大银行自2012年开始进行总分行系统的虚拟化建设,次年完成私有云整体规划,并获得银保监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二类成果奖,之后几年又持续开展了总行分行资源池IaaS平台、容器云PaaS平台建设。2016年,基于全行资源池化管理私有云建设实践项目荣获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发展一等奖。目前光大银行综合考虑当前技术趋势与监管要求,以终为始重构IaaS底层技术,使用全栈技术架构,补充分布式存储、对象存储、软件定义网络、统一制品库等核心技术栈;引入基于原生Kubernetes集群架构,扩大平台纳管能力,提供丰富的公共云服务,努力建设覆盖广泛需求、资源云化、上下游一体调度支配的云计算技术中台,全力支撑数字银行发展。


大数据方面:大数据技术在提升银行服务和决策智能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光大银行已经形成包括基础平台层、中台支撑层和数据应用层在内的数据价值链体系,通过Hadoop集群和MPP集群建设,进一步全面提升多元数据平台算力建设,为中台支撑层和数据应用层提供基础资源保障;通过数据中台实现数据资产的积累和快速灵活交付,建立数据资产加工厂,形成企业级共性数据的统一加工和共享,提供API接口等方式支持数据应用快速整合,构建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风控、智能财务等智能服务生态,赋能光大银行数字化发展。


人工智能与生物识别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拉近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光大银行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术打造“一个智慧大脑”,重塑银行智能服务能力。在智能思维方面,建立数据分析挖掘生态,提供全行内外部数据、特征、算力、工具平台的服务能力,通过模型特征变量及营销模型建设,促进零售AUM大幅增长,客户画像、特色账单、云分享平台、权益平台营销助手等功能的上线,促进手机银行月活连续破千万;在智能感知方面,基于全行级视频分析、生物特征认证、自然语言理解、语音文本转换等服务能力,生物识别准确率达到99%以上,在客服、网点、自助设备、网银和各类APP等多个服务场景应用。目前光大银行正在建设“数字人”,整合虚拟人像合成技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以电子屏、VR等设备为载体,实现人机交互,力争为客户提供极致服务体验。


区块链方面:区块链技术重构金融生态信任机制。光大银行作为常务成员参加央行主导的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区块链委员会相关工作,搭建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提供统一标准的区块链开发、节点网络维护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光大银行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以该平台为基础,光大银行与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共同发起建立“数字金融科技实验室”,实现雄安工程项目区块链资金管理;联合金融同业孵化开发“阳光交e区块链”综合化服务平台,链上累计业务笔数位列链上同业第一名。目前光大银行正在进一步优化区块链平台底层协议,升级智能合约引擎,进一步以技术创新驱动服务创新。


分布式技术方面:分布式技术为普惠金融落地提供底层支撑。光大银行是银行业较早进行分布式架构改造的商业银行,目前正在开展“北极星计划”分布式架构转型工作,基于企业级视角,统筹规划分布式架构各层次所需基础能力,从微服务开发、分布式服务、分布式消息、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日志中心、分布式监控等七个方面的基础能力建设,搭建弹性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层、构建高效稳定的分布式中间件层,为重构业务系统与流程、共享IT资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奠定坚实基础。为满足高频海量交易,光大银行从 2018 年就开始分布式数据库——EverDB的技术研究和开发,2020年7月成功应用于全国最大缴费平台--云缴费平台,服务用户3亿多。


5G方面:5G和物联网发展加速金融融入产业生态。光大银行以5G应用为核心打造的光大超市,综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全息技术、AR/VR等新技术,集成光大集团“财富、投资、投行、环保、旅游、健康”六大E-SBU生态圈协同联动成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元智能金融解决方案,使光大银行物理网点焕发出新的价值创造能力。目前正在积极建设和打造的5G线上VR光大超市,将进一步融合金融、旅游、医疗、视频等多项服务,为客户提供身边的光大银行服务。


与此同时,光大银行积极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数字化名品助推经济发展。


光大银行加快“敏捷、科技、生态”的战略转型,致力于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响应企业客户和广大用户的需求,打造了“随心贷”、“物流全程通”、“云支付—光付通”等数字化名品,服务实体发展,近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消费金融领域打造了“随心贷”名品。“随心贷”产品线上放款已经超过1万亿元,累计服务互联网客户超2700万人,有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助力国内当前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运行、保障民生等重点工作。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随心贷”凭借全流程线上化数字金融服务的优势,在传统线下贷款服务受限的情况下,积极满足疫区客户日常消费、生产经营等需求,提供7*24小时不间断、“零接触”的线上融资服务,向全国2000多万客户提供不间断线上小额融资服务。在湖北省等重点地区,光大“随心贷”服务客户超130万户,累计投放超160亿元。


二是供应链金融领域形成“物流全程通”服务模式。“物流全程通”业务是我行针对网络货运平台等物流行业新业态打造的物流行业金融服务方案。该业务旨在构建集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网络融资、供应链金融等线上化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物流生态圈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物流全程通”显著增强了网络货运平台会员的身份认证能力,大幅提高平台财务处理效率,切实满足客户高频交易结算需求,助力网络货运平台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并且依托线上真实交易场景数据,有效解决了中小物流企业、司机等客户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物流全程通”业务已经为超过20家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线上一体化综合金融解决方案,高效服务于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全国企业复工复产。


人民网:今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任务更加复杂艰巨。您如何看待,当前重点防范的风险集中在哪些领域,如何有效把控风险?光大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做了哪些工作?


李晓鹏:年初的疫情冲击没有动摇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是我们也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当前仍处在金融风险易发高发期,银行业存量风险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还增加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和挑战。下一阶段,仍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同舟共济,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稳中求进、变中求机、进中求新”为导向,聚焦育新机、开新局,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近年来,光大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手抓服务实体经济,一手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应对了快速变化、错综复杂形势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当前光大银行主要风险指标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2020年6月末不良率1.55%,关注率2.19%,逾期率2.22%,分别较2017年末下降4BP,78BP,24BP。


一是拨备计提力度大幅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增强。信贷拨备余额从2017年末512亿元增加至2020年6月末 848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23%。2020年6月末拨备覆盖率187%,较2017年末增加近29个百分点。


二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做实资产质量分类。2018年初至2020年6月末累计处置不良贷款983亿元,风险分类准确度不断提高,逾期90天比不良比例从2017年末104%降至2020年6月末78%,2019年6月末至今逾期60天比不良低于100%,成为第一批达标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三是严格控制增量风险,持续推进“依法治贷、从严治贷、铁腕治贷”。对新增大额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员严肃问责,保持新增授信资产质量的管控高压态势,2018年以后对公新增授信转不良18亿元,新增对公贷款的不良率0.08%,远好于历史平均水平。


四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高质量发展。深化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风险管理的“三线四墙”,明确“四个统一”(统一政策、统一审批、统一监控、统一保全)风险管理职责,做好贷款“三查”,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加快智能风控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人民网:2020年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银行机构如何立足主业,助力脱贫攻坚?在金融扶贫模式上,光大银行有哪些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李晓鹏:年初以来,光大银行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31号)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做好“精准扶贫、普惠扶贫”。


一是出台了精准扶贫“惠计划”,采取下放定价审批权限、执行FTP优惠、落实无还本续贷、配置专项额度、落实不良容忍、配置奖励费用等措施,引导经营机构积极主动开展扶贫贷款投放,确保扶贫贷款精准、广泛、可持续,带动全行精准扶贫贷款,尤其是产业扶贫贷款持续增长。8月末,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29.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13亿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余额84.2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48亿元,产业扶贫增速36.3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7.78%。


二是支持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地区支柱产业。优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其产业带动引领作用,通过领办农民合作社、培育致富带头人,发展富民特色产业;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在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贵阳分行克服网点不足劣势,加大对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信贷支持,新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000万元,累计发放3350万元,填补公司资金缺口,使得“望谟县万吨板栗精深加工项目”顺利推进,有效解决1万多户栗农、20多万亩栗园的销售难和储存难问题,直接带动6000农户、20000余人发展板栗产业,得到客户、当地政府和省政府高度赞誉。


三是引导分行对有持续融资需求的产业扶贫单位优先办理续贷,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对带贫益贫能力强、商业可持续的扶贫产业,通过开辟受理审批绿色通道,提供高效融资服务,主动助力脱贫攻坚。在藏区,西藏山南雅拉香布实业有限公司存量扶贫贷款到期后,拉萨分行为其续贷5000万元,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藏区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贡献力量。


四是创新合作模式,通过银政、银担、银保合作发挥“获客、增信、分险”合力。推进与农业担保公司各省机构业务落地,加深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总对总”批量业务合作,拓宽风险抵补和客户引入渠道,充分调动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的积极性,开创银担合作共赢、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三农发展的新局面。


同时,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中国光大集团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光大银行通过党建扶贫带动、电商扶贫先行、金融扶贫创新,践行“义在利先”的央企核心价值观,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数字化金融扶贫之路。


(一)购精彩电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见实效


作为光大银行自建的场景金融平台和电商扶贫平台,光大购精彩自上线之初,就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工作,以互联网销售模式积极挖掘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为扶贫县商户拓宽销售渠道,将电商模式引进来,让扶贫商品走出去。购精彩创新性地对全国贫困地区推行“三免一合”的优惠政策,即免开发费、免入场费、免导流费与合作营销,通过建设集团定点扶贫、助力湖北、52个未摘帽县等专属扶贫馆,举办光大集团线上线下扶贫展销会,开展直播活动带货农产品,联合人民网、中海油等央企开展消费扶贫一系列扶贫助农举措,促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双提升。截至目前,共帮助17个省60个国家级贫困县开拓扶贫新路径,帮扶扶贫企业77家,累计销售扶贫商品82.54万件,销售额6190.83万元。2020年1-8月,扶贫商品销售额2761.2万元。


购精彩积极帮助扶贫县商户、农户走上电商经营之路,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开展各类消费助农扶贫推广活动,涌现出“兰考山药姑娘”“安远素颜橙”“新田米大姐”“湖南古丈茶”等电商扶贫典型案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更多扶贫商户登录平台、扩大销量,购精彩平台通过见实效、机制化、可复制的电商扶贫模式,输出成功经验:引导未开展电商销售的扶贫商户首次触网,上线到购精彩平台,不断提升电商运营能力;辅导已入驻购精彩的商户改善市场营销方法、合规经营观念,助其成长为具备成熟电商经验的优质商户,并帮助其推广到更多的外部互联网电商平台,带动整个地区产品销售,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二)云支付助力扶贫网销平台建设


“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以下简称“扶贫网销平台”)是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同创设的基于政府采购的精准扶贫网络销售平台。2019年10月,我行成为该平台的线上支付结算唯一服务银行,基于“云支付—光付通”产品独家为“扶贫网销平台”提供商户管理、在线支付、资金结算、订单流转等多项功能支持。截至2020年8月末,“云支付”支持“扶贫网销平台”引入商户3615户(已覆盖全部832个贫困县),注册各级财政预算单位30余万户,交易金额近20亿元,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贡献重要力量。


下一步,“云支付”将持续协助“扶贫网销平台”完成全国80%以上贫困县农副产品的入驻,同时,我行将在特色功能开发、支付费率减免、运营维护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政策。


(三)开放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工收入代发难


我行坚持场景化金融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电子账户及线上结算业务的优势,切实解决农民收入代发的难题。2019年,与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公司成功对接,上线了基于电子账户的“橡胶胶水收购即时结算系统”,满足企业完成线上胶水收购信息采集、即时结算、收胶价保险理赔、政府农业补贴发放等需求的同时,更帮助胶农实现交易“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截至目前,我行通过电子账户为600余户胶农结算近60万元橡胶胶水收购款。


2020年,我行与贵州省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就代发工资业务开展合作,通过积极探索与平台方的区块链创新合作,充分结合企业网银平台支付结算优势,实现农民工工资全流程线上代发服务,确保农民工等务工人员工资有钱发、发对人、发到人,解决工资发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业务上线初期即与6家企业实现合作,代发农民工薪酬188.6万元。


未来,光大银行将按照党中央 “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持之以恒加大帮扶力度,巩固脱贫成效,激发内生动力,多措并举协助扶贫商户找到适合市场的发展道路,真正将“输血”扶贫变“造血”扶贫,持续打好光大扶贫“组合拳”,为实现脱贫致富贡献“光大力量”。(稿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宿波)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