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高层声音 >> 正文

新基建,新消费,需要新金融

2020-03-24  来源: 内蒙古金融网   浏览量:
最近读辛乔利写的《现代金融创新史》,他说,对经济发展来说,金融就是一台时光机器,在当下和未来之间做价值转换。

01

新基建,新消费,离不开新金融

最近读辛乔利写的《现代金融创新史》,他说,对经济发展来说,金融就是一台时光机器,在当下和未来之间做价值转换。


当下中国,面对疫情冲击之下经济复苏的难题,有两台发动机需要启动,一是新基建,二是新消费。这两个主题词,无疑都需要“时光机”的支持,那就是新金融。


没有新金融,新基建、新消费就好比一辆汽车没有了润滑油,一条大船没有了水流。新金融的作用至关重要。


新金融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但这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他们要快速跟进技术理解,并及时提出针对业态风险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又要为创新留出足够的空间,避免因过度管理导致活力衰减的问题。


过去三年来,新金融面对监管压力、市场变化,一直在创新、普惠、风险、合规等几大要因之下不断调整业务形态。


比如,一些备案无望的中小P2P平台选择退出历史舞台;少数头部平台开始向小贷/网络小贷、助贷、消费金融等方向转型:


信也科技全面转型助贷,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入股地方银行,出海至东南亚地区谋求业务落地;陆金所将参与到由平安集团发起设立的全国性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玖富已参股湖北消费金融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两家企业将围绕消金业务开始发力;


小贷/网络小贷也是未来一个比较明朗的发展趋势,蚂蚁、腾讯、京东等流量大户早已完成布局,人人贷、搜易贷等互金平台也加入了牌照申请的行列之中......


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新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与更多不确定性。创新、合规、降本、增效,始终是行业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在抗疫、监管和生存等诸多风险因素之间做好平衡,是摆在行业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02

危中有机,布局长远

各行各业无一例外,头部企业的一举一动不仅会引发市场的关注,更担当着引领行业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挑选了几家已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头部新金融企业,从其战略布局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信也科技:深耕金融科技,飞行中换发动机

信也科技的前身为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这也是中国第一家P2P平台。除了在2008年间短暂试行过线下资产端获客,平台一直坚持走纯线上模式。在创立12年后,平台终获甘泉,注册用户于2016年突破2000万人并实现盈利。2017年成功登陆纽交所。2019年11月,公司做出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信也科技”。


此前,纯线上模式的风控环境恶劣、资产质量一般、征信信息薄弱,因此平台要想建立有效的风控体系,就需要累积足够的“好样本”和“坏样本”加以优化并建模分析,这绝对是一项投入巨大、周期极长的工程。


尽管如此,信也科技依然坚持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加大投入,仅从近几期财报“研发费用”一项来看:2019年Q2该项支出为1.016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7810万元增长30.1%;2019年Q3达到1.08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1.7%;2019年Q4为9310万元,同比增长12.0%;2019年全年研发支出为3.906亿元,占比全年净利润23.745亿元的16.4%,同比增长22.8%。其科技投入在上市金融科技美股公司中位居前列。


科技始终是新金融平台的生命线,有了十余年的金融科技积累,在清退高压、预期新业务的多重考量下,信也科技将平台战略的主战场转向助贷业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平台的资金来源方面得到佐证。


根据财报信息,2018年Q3,信也科技撮合贷款的机构资金仅占比14.3%;2019年Q2,其机构资金占总撮合金额的44.8%;到了2019年Q3,这一数字继续提升至75.1%;2019年Q4,机构合作伙伴通过平台完成的成交金额占总撮合额的比例,已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75.1%上升至100%,成功完成了平台资金来源从以个人出借者为主向全部通过机构资金提供的战略转型。这也标志着平台彻底撕下了P2P的标签。


从助贷业务的本质来看,是助贷机构通过金融机构的开放和引入后,帮助其缓解信息不对称、定价不精细、资金不充足、风控不完备等所导致的信贷供给对信贷需求的不适应问题,并基于协同效应、规模效应、网络效应等,更好地实现信贷成本、收益和风险的动态平衡。


这就要求助贷机构拥有多维度客户数据信息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除了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获客引流,还要保障客户数据和隐私的安全。换言之,助贷机构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其实很难被持牌机构或商业机构相中。


财报显示,信也科技已入股福建海峡银行,并与20余家机构建立合作,输出包括风险评级模型、BI数据报表解决方案、明镜反欺诈平台等技术,深度帮助传统金融机构进行线上化、数字化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


公司CFO何德亮说:“随着我们与机构合作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贷款需求量的合理快速发展,我们有决心进一步发掘国内外在线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可以看出,深耕金融科技输出将在未来成为信也科技的主打方向,而平台也在飞行中成功更换发动机,实现了平稳过渡。


微贷网:"车贷一哥"清存,着手申请小贷牌照

成立于2011年的微贷网以汽车抵押借款业务为主营,并于2018年11月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


今年2月,微贷网停止发标,尽管市场议论纷纷,但这一举动似乎也在意料之内:回顾前期财报(2019年Q4及全年财报尚未披露),2019年微贷Q3营业收入为7.659亿元,相较于Q2营业收入9.067亿元,有着不小的下滑。


对于此次停标,业内人士分析或因疫情的影响,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下降、平台的贷后清收作业难以开展;不过也有人认为停标可能是为了配合监管要求的“三降”要求,同时为接下来的小贷牌照申请做最后准备。


事实上,微贷网的经营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尽管早已推出了纯线上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但如果要全面转型网络小贷,则需要把依赖线下的车贷资产逐步清掉。如何既保证资产不恶化,又能制定和规划详尽的转型方案,将成为微贷网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微贷网手中其实已有一张网络小贷牌照。企查查信息显示,微贷网的运营主体——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持有的抚州微贷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持有江西省的网络小贷牌照,而后者的法定代表人正是微贷网的VP丁德胜。


可以看出,微贷网发布公告称正在努力申请网络小贷牌照,以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是为了企业下一步深度转型做好前期铺垫。


宜人贷:品牌升级宜人金科,侧重一站式财富管理

2019年年中,宜人贷在发布2019Q1财报中官宣品牌正式升级成"宜人金科"。据创始人唐宁的介绍,经过更名后的宜人金科业务范围做战略拓延,在原有的信贷科技板块基础上,新纳入了财富管理科技板块。


换言之,从财富管理端,除了网贷出借外,宜人金科还可以提供资产配置、保险保障服务等。该业务开展主体为宜人金科旗下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平台“宜人财富”。根据公开资料,宜人财富平台销售的公募基金、保险产品均持有对应相关的牌照资质,主体分别为宜信普泽(北京)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宜信博诚保险销售服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有流量的新金融平台将原有业务与平台进行切割,并把业务重心转向财富管理。


除宜人财富之外,乐信也成立乐信财富,信也科技成立了羚羊财富,小赢科技成立时息财富,这些互金平台纷纷利用自身的股东实力、品牌影响力、用户流量等“行业头部”优势,力推在线财富管理概念,通过为银行、基金、保险、金交所、信托等资管产品导流,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品钛:生态开放,专注与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开展合作


今年2月15日,积木盒子发布战略转型及网贷业务处置工作公告称,经过对国家政策及行业趋势、公司实力、债权资产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经过谨慎研究,决定即日起开启战略转型,申请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


作为集团旗下“兄弟”企业的品钛,曾在资金来源上高度依赖过P2P平台积木盒子,积木盒子原属品钛公司内,后于2016年拆分至新成立的积木拼图集团。分拆后,随着品钛扩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木盒子的资金来源占比逐年下降。


财报数据显示,品钛来自积木盒子的资金占比:2016年末为99%,2017年末降至81%;2018年末降至62%;2019年上半年新增促成贷款中,积木的资金占比下降到30%,而来自于金融机构资金占比70%。


从资金占比趋势来看,积木转型小贷似乎对品钛的影响力比较有限,而品钛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继续专注于与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在消费金融方面的合作。而国际方面,品钛也通过合资等方式加快了对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布局。


近几年来,政府层面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政策支持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新金融企业将通过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这也将刺激更多企业通过增资或申请成立的方式布局相关牌照,进而盘活与场景和需求的融合。


03

新基建,新消费,新金融

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经济篇》中写到:“一切变化,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每一刹那发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迹”。


2020年乃至未来几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围绕着新基建、新消费的复苏,新金融大有可为。


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成立科技子公司和理财子公司,通过科技赋能服务,特别是近期各大传统金融在疫情期间主推的“零接触”线上服务。


以移动支付、互联网融资、互联网理财等常见业态为代表的新金融领域,其创新的方向主要立足于成本的降低、服务的公平和客户体验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线下场景在某种角度上拥有不可或缺性。我们从BATJ等流量巨头不断并入大型商超的实例中可以看出,纯粹依靠线上场景的产品与服务,其实很难建立起足够稳固的市场优势,线下获取流量、需求和数据,也是科技企业O2O联动的重要筹码。


当然,新技术新模式总是层出不穷,而制度性问题的解决依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更好拿捏各种挑战之间的张力,依然需要各方持续戮力求解。展望将来,我们应该对已经到来的新阶段充满期待。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