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绿色金融 >> 正文

金融如何助力 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绿色美丽乡村

2022-02-17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量: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其中,针对乡村建设和治理

本网讯: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其中,针对乡村建设和治理,《规划》分别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绿色美丽乡村”以及“建设文明和谐乡村”三个维度的要求,这同时也是“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

一个个美丽村庄不断涌现。图为广西资源县乡村风貌。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31元,较2010年翻一番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6∶1。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实现全覆盖,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经营体制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这些成就标志着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要看到,制约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的障碍依然存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保障机制仍不健全,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仍有明显薄弱环节,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弱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种养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效益偏低,农民就业制约因素较多,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精神文化缺乏,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能逐渐减弱、新动能亟待培育。

 

 基于上述背景,为了能在“十四五”期间,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绿色美丽乡村,金融需要分层多维施策,打好“组合拳”,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并不断强化农村普惠金融的广度与深度。

 

 让金融“组合拳”助推乡村宜居宜业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乡村”,《规划》强调,“聚焦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服务提质、环境美好,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民新家园”,其分别从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扩大农村消费六个方面提出了详尽而明确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众所周知,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性银行是“主力军”。以农发行为例,2021年以来,农发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政银企对接服务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项目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已审批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县城补短板清单内项目151个、审批金额475亿元、已发放金额208亿元,支持成效居金融同业首位。同时,该行支持县城产业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25个、审批金额27亿元,助推25个县城建设示范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了居民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支持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20个、审批金额47亿元,改善20个县城建设示范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缓解了居民身边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乡村清洁能源建设也是“十四五”期间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地区的农信机构为了推动清洁能源在乡村的发展,提高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开发了诸如“光伏贷”的信贷产品,以农户安装的光伏发电设备并网后的应收款作为还款来源,发放贷款给农户,鼓励其使用光伏发电用于生产生活。


  近些年,数字乡村多次作为重要的乡村建设工作组成部分,在诸多重要文件中被提及,此次《规划》在这个方面的要求是强调数字农业和数字农村的融合发展,例如,《规划》提到,加快推动遥感卫星数据在农业农村领域中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物流、环保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

 

 毋庸置疑,建设好数字乡村,会为数字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更多丰富的场景。从已有的实践来看,一些银行和保险机构都已在借助卫星遥感技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和农业保险服务,还有一些农业保险机构为种植养殖主体安装智能化物联网设备,并开发相应的管理小程序,提升这些主体的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使得信贷和保险服务可以融合起来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方面,浙江农信借助自身上万家的“丰收驿站”,将政务服务集成起来,在为乡村居民提供便捷政务服务的基础上,让金融服务也有了更丰富的载体,让“最多跑一次”更加落实有效。

  

《规划》所提及的扩大农村消费首先要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才能让农村消费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个方面,金融支持农民创业就业是重要的着力点。部分地区推动针对农民的创业担保贷款成效显著;也有部分地区针对返乡农民创业就业专门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也为农民增收带来更多机会。数据显示,2021年末,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6.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349亿元,同比增长6%。

 

 同时,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金融支持的作用也很重要。2021年末,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9141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增加1260亿元。有了农民稳定增收的前提,银行机构可配合农村消费需求,开发并推动消费信贷产品及理财产品落地,并结合更多农村消费场景,让消费金融服务更符合农村的消费特征。

 

 让绿色金融精准滴灌绿色美丽乡村建设

 

 基于“建设绿色美丽乡村”,《规划》要求,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资源利用更加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规划》首先特别强调“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这既涉及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与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关。基于此,需要各地方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且要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农村绿色发展体系。

 

 江西省是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省份。近年来,江西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大力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新路径,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截至2021年9月末,江西省绿色贷款余额3608.6亿元,同比增长39.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7个百分点。

  

在绿色信贷创新方面,建行江西省分行于2020年5月8日正式与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协议,创新推出“林农快贷”普惠型绿色金融产品。该产品依托江西省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向符合条件的林农发放用于林业生产资金周转的线上小额无抵押信用类贷款,为林农成功打造专属线上绿色金融普惠型产品。截至2021年11月末,“林农快贷”累计授信5111万元,累计发放贷款3011万元,惠及全省林农551户。

  

2021年11月,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迅速推动落实,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快相应领域信贷投放。至12月中旬,江西省已有9家金融机构在三大碳减排重点领域落地60个贷款项目,发放贷款金额59.94亿元,预计带动年减排85.6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如果说江西的实践是基于产业转型的绿色金融创新,那么,浙江省则是政府和金融部门协同促进农村的绿色化转型的典型。记者在浙江采访时看到,整个浙江的县域村镇,从近十来年的“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到现如今很多行政村都安置了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垃圾分类及处理设备,一个个“美丽乡村”的明星村镇脱颖而存,通过农村环境的整治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到乡下去度假,体会农耕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也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生活行为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村居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加强了,农村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浙江当地的农信机构适时抓住机会,把农民的绿色行为作为信贷评估的积分,有害垃圾回收、村容村貌整治等都可以作为农民们的绿色行积分,获得一定的积分后,其信贷额度可能因此会被提升。

 

 针对行为方式转变较好的策略是在构建绿色氛围的同时,让农村的绿色行为方式形成价值转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在绿色行为中获益。记者在江西上饶采访时看到,由于当地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之前脏乱差的现象也在逐渐消失,究其原因,当地村民从之前的无所事事,到有了就业和创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当地村民收入也在大幅增加,绿色环保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农民的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近几年,绿色信贷的增速不断加快,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

  

让普惠金融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规划》提出的“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要求,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突出组织引领、社会服务和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记者发现,近些年来,农村普惠金融的实践与完善乡村治理正在进行深度融合。从脱贫攻坚的金融驻村工作队,到部分地区推行的“金融村官”等,可以看出,做好农村普惠金融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就是通过融入乡村治理,来推动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以浙江农信为例,其在全省推动的与基层组织的共建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文明和谐乡村的建设;另一方面,在融入乡村治理的同时,其普惠金融服务落地生根。事实上,不仅是浙江,还有不少省份的农信机构都在推动诸如“双基共建”的普惠金融服务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普惠金融对于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农村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实际上也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农村人员的素质。人民银行从十多年来推动助农取款服务,到移动支付环境建设,对于农村人群的金融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是推动文明和谐乡村的重要举措。

  

普惠金融与乡村治理的融合带给乡村的是“信用文化”的建立,乡村的守信意识不断增强,让乡村更文明、更和谐。人民银行长期致力于推动“信用村、信用镇”建设,同时积极促进乡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些都根植于金融知识和金融意识的传播与建立之上,而且,随着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强化,建设文明和谐乡村的目标不再是遥不可及。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