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绿色金融 >> 正文

加快补齐农村绿色金融发展中的短板

2021-02-24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量: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在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除了应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外,还应加快弥补绿色金融特别是农村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本网讯: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在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除了应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外,还应加快弥补绿色金融特别是农村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笔者调研发现,当前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短板。一是对乡村振兴持续性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财政及金融机构均存在资金投入不到位、后劲不足的问题。对“三农”领域资金支持缺乏可持续性、缺乏绿色金融理念,未能契合当地实际情况及产业特点,对当地急需的饮水、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保障设施建设及绿色生态等重点领域资金注入不足。乡村振兴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目前乡村振兴过度依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渠道较窄,土地出让金、政府债务资金以及金融资金等用于乡村振兴的比例较低。由于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加之“三农”领域风险较高的特点,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强。

  

二是政策与法律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尤其是农村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体制和法律环境尚不完善。在政策支持上,目前所公布实施的开展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体制和法律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对环保产业贷款缺乏相对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相对应的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坏账准备的计提等补偿政策,从而影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法治建设中,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指导绿色金融尤其是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以规范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是缺乏整体规划。目前,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策性推动和资金补贴,一旦发生违约风险,政府与金融机构的监管责任与损失认定缺少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来明确。现行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主要还停留在宏观监管和指导层面,缺乏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绿色金融业务整体考核体系和目标要求。部分地方金融机构认为银行绿色业务的收益不多,需要政府建立更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发挥绿色金融对农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四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当前,金融市场上绿色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对政策性金融、绿色债券、绿色PPP等金融工具运用明显不足。农业农村大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资金缺口较大,不能形成满足融资需求、促进绿色发展的多赢局面。而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将资金贷给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环保节能企业,针对中小型环保节能企业和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较少,尤其面对农村缺抵押、担保的资金需求方,信贷产品更显不足,这导致绿色金融难以在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农村地区渗透。

  

对此,笔者建议,要全面树立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会同政府部门按照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加强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宣传,引导各金融机构深刻认识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各级银保监部门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统筹做好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衔接的工作,探索建设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通过树立样本典型,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同时,应加快优化农村绿色金融法律政策环境。在优化政策环境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明确“三农”主体碳交易、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的实施法规细则与各部门的监管职责。以法律的形式统一界定绿色农业认定标准,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同时,应细化政府支持机制,包括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绿色投资领域、财政补贴与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等,进一步提高绿色资金的配置效率。

  

此外,应拓宽“三农”主体绿色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优势,通过参股等形式,与涉农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往来,从产品、技术、资金等方面为绿色金融提供服务与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农户+企业”绿色贷款模式,增强贷款的信用等级,降低贷款风险;应围绕乡村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形成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协同的绿色金融产品线,为“三农”主体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满足乡村振兴多层次的绿色资金需求。进一步拓宽融资抵押担保方式,企业可以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从而取得企业运营的起步资金,实现农民、第三方企业、金融机构的多方合作共赢,有效激活并释放土地的内在价值。

  

最后,应构建完备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在构建高效快捷的绿色金融组织框架方面,要不断扩大绿色金融参与主体,推动社会资本支持农村绿色产业,改善农村绿色金融市场环境,引导支农金融机构实现绿色转型,提高从业人员绿色金融专业化水平。同时,构建农村绿色金融的人才队伍,深化对绿色产业、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探索,提升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服务效能。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