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村金融 >> 正文

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析 以威海市为样本

2021-11-02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量:
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中的薄弱一环,也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大难点。本文基于山东省威海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视角,对进一步完善与乡村振兴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网讯: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中的薄弱一环,也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大难点。本文基于山东省威海市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视角,对进一步完善与乡村振兴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当地探索

  

(一)“两个站点”相结合,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对农村地区的全覆盖。一是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金融服务“进村”。威海市基层涉农银行机构聚焦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深度组织在农村地区全方位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银行卡取款服务,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二是设立手机支付服务站,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上网”。发挥移动电话在农村地区普及应用的优势,在农村设立手机支付便民服务点,以手机银行、短信支付等方式实现手机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二)“两项服务”相结合,实现金融服务对农民需求的全响应。一是做实基础服务满足农民日常结算需求。威海市各涉农银行机构按照统一标准在农村地区布放助农服务终端,为农村居民提供助农取款、转账汇款等服务,有效满足农民基础金融需求。二是丰富延伸服务响应农民日常生活需求。基于银行卡附加功能,部分助农服务点还推出了社保、养老、电费缴纳等增值服务。

  

(三)“两类业务”相结合,实现金融服务对农业经营活动的全支持。一是畅通传统结算渠道支持农业经营流通。威海市各涉农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广泛布放自动取款机(ATM)、销售点(POS)等受理终端,推广银行卡、票据等非现金支付产品,为农业经营交易提供多元化结算选择。二是推出定制结算服务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为西洋参、海产品等地方特色农产交易提供定制化支付结算服务,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农村地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条,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现实挑战

  

(一)个别机构运营成本增加,助农取款服务点持续运营压力加大。涉农银行机构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需购置相关机具并持续维护,而服务点办理业务多以代发补贴、便民缴费等基础业务为主,产生的可量化收入不多,导致个别开办银行处于业务亏损状态,在实现助农取款服务内生发展方面还缺乏相应机制。

  

(二)受农村现实条件制约,进一步升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难度较大。一方面,服务人员短缺矛盾凸显。当前助农服务点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村信誉较好、年龄偏大、社会关系广的居民,随着助农服务点机具功能的增加和业务类型的丰富,这部分人员学习能力和服务水平难以适应业务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数字鸿沟”影响了低成本金融服务的普遍推广。农村常住人口以中老年人及留守儿童为主,对新型金融服务方式的认可度较低,多数老年人仍固守现金交易和存折储蓄,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工具。

  

(三)农村金融资源布局“冷”“热”不均,基础金融服务供给结构尚存优化空间。农村地区虽实现了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全覆盖,但经济发达的行政村与偏远落后的自然村间仍存在显著的差异,金融资源布局“冷”“热”不均,影响了金融服务效率。在部分乡镇周边村落,资金交易需求量大,各涉农银行机构在这些村的“主动作为”意识较强;但在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村落,机具使用率和收益率远低于投入和维护成本,涉农机构的主动性不足。

  

相关建议

  

(一)增强涉农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是紧密贴合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项目金融服务需求,围绕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智慧农业建设等规划,推出更多的定制化金融服务,推动涉农金融服务由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持续有效延伸。二是建设多样化的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鼓励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普及应用,开发符合农村地区需求的新型支付产品。三是维护农户、特别是留守老年人的金融权益,尊重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和现金偏好,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实施差别化建设策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适应能力。坚持“市场主导,监管引导”原则,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农村金融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引导各涉农机构实施差别化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策略。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重点满足农民的基础性金融需求,根据农民诉求和业务量情况布放功能相对单一的简易机具,缩小投入产出差距,逐步培育壮大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对经济较为发达的行政村,有效发挥助农服务点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效应,推动助农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站、物流站点联建和功能互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政策合力,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一是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对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银行机构优先给予再贷款、再贴现支持,通过差别化信贷政策、监管对策等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服务“三农”的主动性。二是丰富农村地区融资信息反馈渠道。逐步完善助农服务点贷款需求收集和推荐功能,实现资金来自农村、反哺农村,形成农村资金回流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