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村金融 >> 正文

如何完善农村金融改革的激励机制

2020-08-24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量:
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扩大服务的广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主要是信贷服务的可获得性。

  本网讯: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扩大服务的广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主要是信贷服务的可获得性。


  如果要达成上述目标,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激励机制的推动,换言之,要将参与到农村金融改革中各方主体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并令其具有可持续性。


  以成都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为例,在2015年开始启动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以来,成都地区的农村金融改革以“政府+市场”的模式稳步有序地推进,尤其是在整合各主体信息、资源、渠道、能力等方面,做出来有益的尝试,并且,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


  “政府+市场”模式需要政府从体系上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成都市政府依托农贷通平台,将相关的惠农政策信息整合在该平台之上,尤其是对部分基础性农业产业,如水稻、生猪等采取财政全额贴息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需求主体通过农贷通平台进行融资对接并交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类似这样的尝试,其目的是让融资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政府通过贴息政策、风险补偿金设立等方式,促进金融机构更广、更深地服务农业农村。


  有了政府主导改革体系上的激励机制,相关金融政策的传导需要人民银行的协同与推动。成都农金改的实践证明,政府主导是基础,人民银行的协调以及对各项政策的传导,既体现出其央行的责任担当,又突显出其在基层的重要协调把握能力。具体而言,人民银行在成都农金改的总体规划和设计上充当了重要角色,从农贷通平台的规划,到基层县支行推动农金改的方式与途径;从对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协调,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落实,人民银行均深度参与推动。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借助征信、再贷款政策、金融知识宣传等自身职能,将农金改的相关内容最大化地结合并传递到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让央行的惠农政策与农金改有效结合。


  农村金融改革的任务之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农村缺乏抵质押物的中小微经营主体,将其纳入银行、保险等机构的服务范畴,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就需要建立较为充分的信息价值挖掘能力。成都农金改为突破这个瓶颈,将信息整合、共享、协同平台的建设、运维及发展的任务交给了成都金控征信公司。该公司从技术角度搭建了农贷通平台,并承担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征信服务工作,同时,开展了部分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站专职联络员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成都金控征信公司探索的方向就是典型的“政府+市场”的模式,而且,目标是从政府主导走向政府辅助,让农村金融改革更具市场活力。


  农村金融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相关主要职能部门的深度参与,形成良性的配套服务机制,农村产权交易是各项配套服务机制的基础。成都农金改的做法是将多年城乡统筹改革的成果运用于农村金融改革之中,不仅建立了从成都市到区县一级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还将农村产权交易与金融服务做了紧密连接,并且,派生出相关的收储机制,为资产的后续处置找到出口。同时,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等在配套服务机制的建立上均参与其中,对相关激励机制提供实施保障。


  系统性激励机制的建立给农村金融供需双方扫清了一些障碍,让金融服务的供需主体在信息更加对称的基础上,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增强,这同时也给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成都地区在农村产权融资、小额信用贷款、直接融资以及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创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农产品品质保险等,均来自成都地区的首创。


  基于成都地区都市化农业的特征,在各项农村金融改革措施的推动下,五年来,成都地区正在形成横纵两条线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横线,成都地区的各区县致力于打造自身农业产业特色,摒弃同质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正在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代表性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这些主体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纵线,成都地区致力于打造农业产业的供应链,以供应链金融作为重要的赋能力量,并且已经形成在一些特色产业上下游服务的供应链。


  农村金融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各方主体内生动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并降低成本,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不容忽视的是,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激励机制。成都的做法是,在彭州开展试点,将农村金融服务站激活,设置专职联络员,联络员由成都金控征信全职聘用,并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管理办法,设置弹性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专职村站联络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政策宣讲及融资对接方面起到“最后一公里”的推动作用。以往的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联络员均是兼职为主,导致貌似有很多站点,但发挥的作用有限,使得金融服务并未真正下沉到普通农户及小微经营主体,而彭州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实践证明,只要有专门的力量去推动村级金融服务,而且是持续不断地推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有解决之道的。


  农村金融服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线下夯实的推进,虽然金融数字化程度在大幅提升,但要看到,广大的乡村及乡村产业的数字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就使得数字金融服务广大到农村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做好农村普惠金融,就需要建立可持续的激励机制,让多方主体集聚在农村金融的服务系统及平台之上。成都的农村金融改革就是在以农贷通作为线上平台,以农村金融服务站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线下站点,同时,整合各方资源、信息及能力的一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这样的模式符合该地区的具体情况,也符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

(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