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村金融 >> 正文

发展金融视角下精准扶贫模式探讨

2018-09-10  来源: 以徽商银行合肥分行为例   浏览量:
当前国家倡导建立精准扶贫模式,力争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水平。

本网讯:当前国家倡导建立精准扶贫模式,力争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水平。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商业性金融精准扶贫的研究不多,本文在于结合徽商银行合肥分行大力推动普惠金融的战略发展实际,探讨在普惠金融视角下商业性金融开展精准扶贫的模式。


  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存在问题


  在农村扶贫中,金融扶贫应发挥主体和首要作用,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由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实现商业运作,有合理的盈利空间,才会有动力并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足。目前我们农村贫困地区金融网点偏少,服务水平低下,从1998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大力撤并县以下的分支机构,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金融机构对县以下贫困地区投入较少,制约了农村贫困地区的资金融通,影响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二是农村资金流失严重。由于逐利,资金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使得农村贫困地区资金匮乏,经济难以发展,贫困农民难以增收。


  三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虽然农业信贷规模在扩大,但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占比还是偏低,涉农贷款增速和增量均下滑(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4、2015),金融扶贫贷款成本较高,目前流行的小额信贷模式也难以满足农户经营需要,农村一直存在的民间借贷一方面受政府管制,另一方面利率也较高。


  四是政府扶贫目标存在偏差。国家希望信贷扶贫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农户,但往往很多信贷扶贫资金投向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实体,而且政府推荐的扶贫项目金融机构不一定支持,金融机构支持的项目不一定是政府推荐的。


  五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虽然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但还未形成全部覆盖;农村担保机制不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滞后,贫困地区农民对扶贫资金的信用意识淡薄,容易把扶贫资金挪作他用,并且农业经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很容易出现亏损或增产不增收,导致逾期、不良贷款比例较高。


  商业银行传统服务模式存在困难


  传统经营中,城商行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重视对客户基础信息的甄别、信用的调查、客户现金流情况,以及抵押物价值和变现程度等因素。

  然而利用这种经营模式开展精准扶贫存在很大困难。


  一是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对农民信息了解程度不够,不能够准确判别农户的实力。


  二是抵押物不足。众所周知,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农民往往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虽然当前国家在部分地方已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及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但实际操作层面仍存在许多困难。


  三是网点覆盖范围需扩大。目前在乡镇商业银行网点还偏少,需要扶贫的农户恰恰很多在农村。


  四是产品和服务手段需创新。农村由于地域广、交通不便、分布零散以及农户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低等因素,商业银行不能以传统模式开展金融服务,需要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才能贴近实际需求。


  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的探讨


  由于传统模式难以在农村开展精准扶贫,商业银行需转换思维,大力拓展普惠金融模式。


  (一)普惠金融模式介绍


  所谓普惠金融,就是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主要任务就是让列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被第一次写进了党的决议中。2014年,发展普惠金融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国中央层面的首个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规划面世,表明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普惠金融将迎来一个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其特点在于:一是服务对象是普罗大众。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高大上的群体,应该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为广大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二是普惠金融是有偿服务。普惠金融并不是简单的扶贫与慈善,是以合适价格支付的有偿服务,要维持金融服务机构财务上的可持续性;三是普惠金融提供的是综合服务。不限于贷款、存款,还应该包括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保险、投资等各类需求。


  (二)徽商银行普惠金融扶贫模式


  借鉴相关经验,以及我行的调查问卷,认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实现良性的商业化运作。精准扶贫不仅仅是信贷扶贫,还应包括信贷资金、技术指导、信息渠道等在内的综合性扶贫,直接目的是培养贫困农户较好的生产、就业等技能,最终目的是让贫困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共同致富奔小康。以我行为例,设计模式是成立政府、银行、保险、其他机构在内的普惠金融发展基金来开展精准扶贫。


  1.设立扶贫基金


  参与方:合肥市政府、安徽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徽商银行合肥分行、国元农业保险、安徽农科院、其他机构


  资金来源:政府设立的专项扶贫资金1500万元,徽商银行合肥分行放大20倍,基金规模3亿元。


  扶贫对象:合肥农村21.56万贫困人口(根据建档立卡资料,涉及112个重点贫困村)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家庭暂不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风险补偿:由国元农保、政府、银行三方按5:4:1承担贷款本息风险损失。


  贷款贴息:贫困人口全部财政补贴,脱贫人口财政补贴50%,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财政补贴10%。


  保费分摊:全员参与保险,对于贫困农户,保费各级政府财政承担80%,农户承担20%;已脱贫农户,保费各级政府财政承担50%,农户承担50%。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保费自主承担。


  2.加大渠道建设


  目前主要在城区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稳步推进、适度发展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着力构建以县支行为核心、乡镇支行为依托、徽农金融服务室为延伸的三位一体县域金融服务体系。2015年共设立综合支行3家,社区支行2家,小微支行4家,徽农支行4家,徽民支行4家。2016年继续加大县域市场网点建设,共设立综合支行2家,徽农支行20家,徽民支行2家。2017年共设立徽农支行2家,徽民支行2家。截至2018年8月底,徽商银行合肥分行共有92家支行对外营业,其中综合支行50家,社区支行2家,小微支行5家,徽农支行26家,徽民支行9家,徽农金融服务室33家。


  3.形成完善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建立普惠金融“徽农”品牌,涉及“徽农支行、徽农服务室、徽农卡、徽农贷、徽农宝、徽农通”六大产品和渠道,以徽农卡作为负债主打产品,以徽农贷作为资产主打产品,以小微贷为小微企业类主打产品,以徽农信用卡为信用卡类主打产品以个人资金归集为结算类主打产品,构建普惠金融产品体系,以产品和服务带动业务规模发展。要特别说明的是我行的“徽农贷”产品,包括“徽农贷”金牌经营贷、“徽农贷”金谷棉农贷、“徽农贷”金色养殖贷、“徽农贷”金叶果蔬贷,基本覆盖农户的生产和经营需求。

  进一步建议


  (一)政府


  一是政策支持。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市场建设,重点支持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制定健全的考核奖励和监督机制,对参与农村扶贫的商业金融机构给予优惠的财税政策。


  二是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目前宿州市埇桥区、金寨县、庐江县等12个县区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两权”抵押贷款能有效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政府需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发布、产权交易鉴证、产权抵押贷款鉴证、农村资产评估、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同时与其他交易信息和农产品交易平台互联。


  三是培育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府要联合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机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培育,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完善。


  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农村地区往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要加强开发规划,联合政策性银行积极拓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脱贫致富提供硬件条件。


  (二)保险公司


  目前,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大部分保费有政府财政补贴,投保农户只需支付少量的保费就能有效减少生产经营风险。开展的农业保险试点包括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奶牛、母猪等,政策性种植业也覆盖全省。参与政策性保险的保险公司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不断创新涉保产品,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发挥好稳定器的作用。(责任编辑:张旻)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