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普惠金融 >> 正文

信和大金融: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2017-12-27  来源: 东北新闻网   浏览量:
2017年以来,金融科技就一直备受广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关注,众多企业投身于互联网、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致力于以此类科技提高普惠金融的风控等级,降低人工成本。

        本网讯:2017年以来,金融科技就一直备受广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关注,众多企业投身于互联网、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致力于以此类科技提高普惠金融的风控等级,降低人工成本。信和大金融认为,智能金融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为核心要素,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的创新。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为普惠金融规模化带来了真实的可能性。

  

        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可以天然结合,大幅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也让以往难以覆盖的草根基层和长尾用户能接触到便捷的数字移动技术服务,从而拓宽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插上数字技术翅膀的互联网金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带低门槛和低成本的天然属性,能有效解决金融服务终端问题。

  

        而在普通大众看来,传统金融机构有点可望不可及,大部分人和中小微企业在亟需资金时总是无法从这些渠道获取帮助。

  

        信和大金融认为,普惠金融,就是让游离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对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共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到,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信用积累速度得以快速提升,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征集变得简便起来。因为数字信用,国内有超过1000万商家获得了网商银行的贷款授信,实体经济海量的普惠金融需求通过技术得以被满足。

  

        金融科技赋能互金行业让金融为大众服务

  

        最近这些年互联网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其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传统金融的很多痛点,尤其是补齐了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农户、城市工薪阶层等非精英客户群体上的短板。

  

        相比其他,互联网金融尤其注重数字技术应用。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网贷行业,利用数据技术为出借人和借款人双方提供信息撮合服务。以行业代表信和大金融为例,其通过多维度用户数据的收集,将用户喜好、投资习惯、财务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清晰的用户画像,最终实现项目与用户较为精准的匹配。

  

        大数据风控是网贷平台亮点

  

        传统的风控技术,多由风控团队,以人工的方式凭借经验判断,其中潜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也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大数据风控,可以简便冗余的风控流程,让整体风控效率和效果大幅提高。

  

        大数据不仅可以描述已有的场景、分析已有的数据,更加可以通过点式显现和链式逻辑预测未来。金融对于大数据的依赖性比任何一个行业都强烈,数据的整合和集成,一定要注重精准、以及点对点去中介化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信和大金融不断发力智能信贷领域,上线了小额分散借款品牌借么,布局农业金融、车房金融等垂直领域,深挖移动领域大数据风控价值,全方位提升风控体系建设。对于资产端的风险管理,信和大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借鉴传统金融机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从风险政策、信用评级、信息披露、风险监控、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入手,实现对资产的识别、筛选和风险等级评定。

  

        信和大金融布局大数据风控的几个维度,包括验证借款人身份、分析信息识别风险、分析线上申请行为识别欺诈、利用黑灰名单识别风险、利用移动设备数据识别欺诈、结合消费记录进行评分、参考社会关系进行信用评估、利用司法信息评估风险等来精准识别用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此外,信和大金融在大数据侦测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实地尽调,进一步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信和大金融充分运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提升、创新风控能力,在大数据审核方面有着全面创新的举措,通过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管理的手段进行全流程风控,不断扩大信息获取维度,加强事前审核,切实增强了企业风控能力。

  

        在完善数据获取维度、加强自身风控能力外,信和大金融积极接入行业共享数据系统防范风险,目前已经接入央行支付清算协会风险共享系统和工信部电子商务协会风险共享系统,信和大金融通过共享行业黑名单,极大地扩充风控数据库,将有效避免“一人多贷”、“老赖”问题的发生,大力提升了平台反欺诈能力,提升信和大金融风控整体水平。

  

        随着未来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创新,科技不仅会在提供服务的形式和风控方面贡献于金融行业,还会在产融结合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责任编辑:宿波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