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普惠金融 >> 正文

【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朴素性与真实性

2017-05-25  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量:
银监会在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通报时要求大中型商业银行要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解决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本网讯:近日,银监会在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通报时要求大中型商业银行要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解决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具体要求上,银监会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完善条线化的管理体制,即要从总行到分支机构,自上而下搭建普惠金融垂直管理体系。总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分支机构科学合理地设置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前台业务部门和专业化经营机构,下沉业务重心,下放审批权限,更好地贴近客户,服务普惠金融的客户。目前国有大型银行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已经在4月份相继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


        两年前,银监会机构改革,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当时部门职责是负责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融资性担保机构、小贷、网贷等。普惠金融成为国家级战略是从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开始的。G20峰会上,中国推动普惠金融议题,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国家层面对普惠金融非常重视,现今将银行的“国家队”以设立职能机构的方式加入进来,可谓力度颇大,期望极高。


        笔者认为,顶层设计及战略布局已明确,具体落实面临挑战。事实上,普惠金融具有朴素性与真实性。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开篇是这样描述的,“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普惠金融重点人群是社会弱势群体,而为这些受众提供金融服务强调的是“成本可负担”且是“适当有效的”,这些关键词充分说明了普惠金融的朴素性和真实性,普惠金融天然属性是具有充分“包容性”,微观操作层面上来说,是实实在在为上述目标人群提供其需要的金融服务。


        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是当地农信机构,过去几年来,有一种趋势,只要是涉及到“三农”、小微的金融服务,一般都会归到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似乎已成为一个“万能”的概念,一些互联网平台机构,也高举普惠金融旗帜上山下乡。一时间,普惠金融概念满天飞。不能否认,这其中一定有具备普惠金融理念和内涵的金融服务存在,但也有不少以普惠金融为名抢占市场。在我国,大家“敏感性”都很高。近日,笔者受邀参加一个会议,到了会场发现,一个月前发出的会议主题,加上了“一带一路”对外国家经济战略,不排除的确有相关内容,但也有诸多内容牵强附会,好像这个当口不说说“一带一路”的内容就落伍了。普惠金融概念被“滥用”的情形与此类似。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363万户,同比增加了117万户;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已达95%左右。这些数据再结合目前各大型银行数据来看,普惠金融基础建设已足够充分。以农业银行为例,其县域农村网点1.27万个,是唯一一家在全国所有县市设有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设立“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6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5%,如果再把农信机构服务网络加上的话,金融服务覆盖率的确很高。


        这么大的服务覆盖面,小微及涉农贷款统计数据亦连年快速增长,但实际上在很多县域乡镇,小微及“三农”主体获得正规金融服务难度还是很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达地区的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信用贷款占比已超过三成,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生产和消费需求有限,金融服务需求也不旺盛。这些都是普惠金融“落地”发展的主要挑战。虽然普惠金融“国家队”的组建是战略实施中重要一步,但是这些国有大型银行的服务下沉、风控及针对特殊群体服务机制的设计都有待观察。


        普惠金融朴素性和真实性还表现在与实体经济的衔接及受众人群需求的匹配上。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及金融业发展的难题。总之,当前实体经济尚没进入良性上升通道,想要贷款的往往得不到,不想要的银行追着跑,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想让普惠金融真正朴素真实,还需要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把握真实需求,以“包容性”的理念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这种金融服务不能以简单的商业回报去衡量,也不能用建立的网点机构数来衡量,更不能一味强调几个“不低于”,而是从用户受益、新技术有效应用及经济生活良性发展的角度去考量普惠金融实施效果,这也是普惠金融朴素性和真实性的最终表现。


责任编辑:宿波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